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據中國網報道,近來,俄羅斯和烏克蘭邊境局勢惡化,烏克蘭政府與烏東部地區民間武裝互相指責對方發動炮擊。當地時間21日晚,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命令,承認烏東部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和“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美國和歐盟先後發表聲明,將採取制裁措施。地區局勢向著更加複雜和未知的方向演進。
烏克蘭局勢發展到目前狀況,是一系列複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多年來持續排擠俄羅斯,蠶食其戰略空間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儘管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否認稱“北約從未承諾不擴張”,但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學者希弗林森日前向德國《明鏡周刊》透露,他在英國國家檔案館發現的1990-1991年的政府文件顯示,西方外交官當時的確作出過“北約不東擴”的承諾,然而僅僅8年後他們就食言了,1999年3月12日,波蘭、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北約。此後,北約又多次擴編,如今若再將烏克蘭收入麾下,對於俄羅斯來說,豈不是對手的導彈發射架都要堵在自家門口了?試問哪個西方國家能接受這樣的局面?此外,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宗同源、血脈相連,從情感上也難以接受其投入北約懷抱,從此兵戈相向。對於俄方的關切,美國及北約不但從未正視,還一再以犧牲俄安全利益為代價,試圖構建符合其意願的歐洲安全秩序。2022年伊始,長期累積的矛盾終於引發了這場俄烏邊境危局。
此外,在複雜局勢中,遠隔千里的美國,不斷渲染戰爭威脅,唯恐天下不亂:先是通過調動駐歐美軍、向烏克蘭提供武器彈藥等方式,給本已緊綳的地區局勢加壓;其後,總統拜登及其政府高官接二連三發表“俄即將入侵烏克蘭”的聳人聽聞言論,並率先下令本國駐烏克蘭大使館雇員和美國公民盡快撤離,同時逼迫歐洲盟友以制裁威脅俄羅斯,破壞和談氛圍。
美國刻意製造緊張局勢,有以下三方面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