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陷阱也就此產生,“如果你喜歡做飯,視頻平台就會不斷推送美食視頻;如果你喜歡舞蹈,視頻平台就會推送跳舞視頻。長此以往,用戶獲取新信息的渠道便會被截斷,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一位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此外,通過算法判斷,“大數據殺熟”現象也屢見不鮮。例如,同一款打車軟件、同樣的路程,不同用戶標價卻不同。
“在同一電商平台中搜索同一款商品,不同用戶的搜索結果也不一樣,消費水平較高的用戶,搜索出來的產品價格更貴,而消費水平略低的搜索出來的產品則更便宜。”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這也是算法精准判斷的結果。
據《中國大安全感知報告(2021)》顯示,公眾最擔心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有七成公眾感到算法能獲取自己的喜好、興趣,進而進行精准“算計”; 有五成公眾擔心下載的App不安全。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算法應用日益普及深化,在給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注入新動能的同時,算法歧視、“大數據殺熟”、誘導沉迷等算法不合理應用導致的問題也深刻影響著正常的傳播秩序、市場秩序和社會秩序,給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社會公平公正和網民合法權益帶來挑戰,迫切需要對算法推薦服務建章立制、加強規範,著力提升防範化解算法推薦安全風險的能力,促進算法相關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