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軸線文化:博大恢宏話無雙
http://www.CRNTT.com   2022-03-03 10:15:36


 
 周家望先生的《園林》,文筆生動舒展,將園林的歷史娓娓道來,完全不是枯燥的景點說明書。尤其他常在文中插入與園林有關的人物軼事,如在介紹天壇一章中講述曾經在上世紀40年代末對保護天壇有功的劉光仁老人,讀之盎然、親切。上世紀80年代,劉光仁是我供職報紙的上級領導。書中這類敘述,不惟增加可讀性,也使這部書具有珍貴的文史性。家望先生擅舊體詩詞,書中每篇介紹湖光山色、園林景勝的文章,皆為一句七言詩,雅致之極,可見作者匠心,且吸引讀者咀嚼。

 宗春啟先生的《廟宇》,也頗引人入勝。我常讀他在報紙上發表的寫北京掌故的文章,以考據見長,言之有物,絕無油腔滑調。北京的廟宇與建城史、建都史息息相關。宗先生說:北平當局在1928年、1936年和1947年三次登記廟宇,分別為1734處、1135處和783處。現在還有多少,他沒有查到,我想肯定是遠遠低於1947年的登記數字。他書中所敘述的寺廟,多是歷經滄桑的孑存。還有的早已不存,如關帝廟。其實消失的廟宇也是值得一提的,比如書中未提到的城隍廟,在中國歷史上極悠久,分布極廣。北京故宮內西北角有皇家城隍廟,全國各個城市的城隍皆為忠臣義士,是保一方平安的正義化身。如北京的楊繼盛、杭州的文天祥(文天祥也曾做過北京的城隍)、柳州的柳宗元等,一直受到士民尊重。清代凡來京會試舉人,都會拜祭楊椒山神像。這很值得一敘,不僅有故事性,也有正面的意義。總得來看,宗先生的書是頗可一讀的,在他筆下展現出嚴謹的文史性、掌故性,他的寫法是“找尋藏在廟宇裡的故事”,並在自序中特意注明“本書中所涉及的史實皆有出處。對於一件事的不同記載,則盡量客觀陳述各種說法,供讀者自己去分析判斷。”我甚為欣賞,這使讀者得到了正確歷史知識與文筆的雙重享受,包括袁督師祠、於謙祠,其精神上的意義更是值得一書,可惜文丞相祠、楊椒山祠未列入書中。

 中國自古以來即有修史志的傳統,國有正史,省、府、州、縣各級皆有地方志,文人也會撰寫各個門類的私家稗史,與官修的正史方志互為補遺。《北京中軸線文化游典》可以說是繼承了史志的優良傳統,對“當今世界上最長、最偉大、最壯麗的城市中軸線”(朱祖希先生語)進行了一次系統和較為全面的分類輯述,其功莫大焉!很多年前,北京出版社曾經將古人包括民國時人撰寫的舊京典籍整理出版,極具典藏意義。而這次中軸線叢書的出版,都是今人所撰,不僅工程浩繁,著者皆為對各領域所擅長的專家,因之更有文獻性的重要意義。
封建時代的方志或類書,一般會有“官署”的類別,包括正史和野史,如《日下舊聞考》等。其實這套叢書不妨辟“官衙”一書,因為官衙之置與建築是中軸線極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國家中樞運轉的完整鏈條。從明代建皇城起,天安門東側有部衙、鴻臚寺、欽天監、太醫院,西有五軍都督府、太常寺、通政使司、錦衣衛等。清代遵循“文東武西”慣例,大致相同,西側司法機構如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宗人府等。順中軸線往北,一路迤邐星羅棋布的還有明清皇家內監、內務府、縣衙、緝捕、京旗衙門、官學等各種機構,就連小小的煙袋斜街裡還有個管理宗教事務的僧錄司呢……若可成書,必使人們對中軸線有更深入和整體的了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