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5日電/據日媒報道,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ODA)”將於今年3月全部結束。日本對華ODA始於1979年,至今持續40多年,援助形式主要包括資金(日元低息貸款+無償贈予)、技術和人才培養等。
環球時報發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日本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永生文章分析,如何看待日本對中國的ODA援助?大體可從日本、中國以及中日雙邊等三個維度著眼。
從日本的角度看,二戰後,蘇聯在遠東保有重兵,對日本形成巨大壓力,日本因此有了通過改善對華關係牽制蘇聯的考慮。而且戰後中國沒對日本進行報復,而是選擇寬容,遣返幾百萬投降的日本軍人和在華僑民,兩國邦交正常化時也放棄戰爭索賠。日本深知在侵華戰爭中給中國造成的損害,日本高層一些友好人士以及有良知的民眾想通過經濟援助有所彌補,日本企業也可借此進入並擴大在中國的市場。
日本對華經濟援助一開始熱情較高,相對積極,但隨著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經濟迅猛發展,日方在援助問題上逐漸變得消極、冷淡。無論民間還是政界,日本國內呼籲停止對華援助的聲音開始增大。
從中國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外匯儲備較少,各方面建設又亟需資金投入。日本ODA援助幫助解決了當時中國一些領域資金方面的燃眉之急。1979年,日本時任首相大平正芳訪華並同中國簽訂一系列協議,開啟長達40多年的對華經濟援助。長期以來,日本也是對中國經濟援助金額最大的國家之一。日本的ODA援助側重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文化教育、醫療等領域。比如為中國相關鐵路、公路、機場、港口項目提供日元貸款,為中日友好醫院建設提供資金,向中國派遣日語教師等。
當然,日本對華經濟援助不能與戰爭賠償畫等號。二者性質有著根本不同,在金額上也不能等同。日本ODA幫助了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但與侵略戰爭給中國造成的生命財產損失相比,相差甚遠。日本國內一些人認為對華ODA援助都是無償的,這顯然是他們因認知不足而產生的誤解。實際上,日本對華經濟援助大部分是低息日元貸款,需要中方還本付息。這種貸款占整個日本對華經濟援助的大約90%,無償贈予只有10%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