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自2021年11月15日開市以來,北交所超過九成企業為高新技術企業,超過六成屬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市公司主要集中於機械設備、電力設備等行業。繼科創板之後,北交所繼續圍繞產業創新發展培育上市企業,超過兩成是“專精特新”企業。
據2021年12月27日數據大致估算,北交所算術平均換手率相當於科創板的41%,創業板的22%;成交量相當於科創板的7.4%,創業板的0.4%;成交金額相當於科創板的2.2%,創業板的0.4%;總市值相當於科創板的4.5%,創業板的19%。基金方面,華夏、廣發、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嘉實、大成、萬家基金首批8家公募旗下的北交所主題基金開售。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認為,服務於中小企業雖是北交所區別於科創板、創業板獨有的特點,但未來未必要局限在服務中小企業上。納斯達克設立之初也是定位於紐約交易所的“預科班”,也建立了比較暢通的轉板紐交所的渠道。但是,後來隨著納斯達克市場的活力越來越強,像微軟、谷歌這樣的頂尖科技企業儘管早已滿足了轉板條件,但仍然留在納斯達克。
“還要進一步激活、提高北交所的市場活力和吸引力。”劉鋒認為,首先北交所在准入環節應加強對上市公司質量的把關和篩選,對“專精特新”企業建立清晰的選擇標準導向;其次要建立上市後的配套機制,為交易者和做市商提供衍生工具和手段。例如盡快推出精選層的市場指數和ETF基金、融資融券、股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為做市商和交易者提供市場對衝機制;再次是管好出口。北交所應提前於其他交易所,論證和實施嚴格的退市機制,實施更為嚴格的信息披露,通過兼並重組、降層、主動或強制退市實現優勝劣汰,真正形成市場化的資源配置優化生態。“建立北交所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應高度重視四點:一是做市商機制,二是信息披露機制,三是退市制度,四是投資者保護機制。”劉鋒建議。(記者 祝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