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3月18日凌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吳凡百忙中接受人民日報大江東工作室專訪。這位“疾控女俠”與上海新冠疫情防控決策者和一線疾控人員一樣,幾乎不眠不休。見縫插針式的午夜專訪,吳凡對於當前上海疫情防控策略調整、網格化篩查等問題,一一正面回應。
吳凡在3月19日上海市新冠疫情新聞發布會上。東方網供圖
大江東:國內這輪疫情嚴重的幾個地區要麼封城,要麼多輪全員核酸檢測,上海堅持不封城,而是大規模實行切塊式、網格化管理,這個決策是怎樣做出的?對可能面臨的風險,做過哪些評估和研究?
吳凡:首先,上海不是“堅持”不封城,而是根據疫情發展不同階段、根據疫情特征做出的科學選擇。大家都知道,上海此前主要是靠“早發現”,加上精准的流調溯源,劃定密接、次密接、風險人群這三個圈層來做好防控,盡量在做減法,“多一個不要,少一個不行”。這個策略成功的前提,是病例發現要早,才能快速排摸清楚。如果出現較大範圍社區傳播,就不具備這種做法的前提和條件了。
根據近期疫情傳播特點和對幾個區陽性人員的分析,我們發現,疫情存在多點、局部聚集的特征,並有向全市擴散的趨勢。我們一面圍繞發現的陽性人員線索進行排摸,採取相應防控措施;一面也發現存在病毒隱性感染和隱匿傳播的問題。由於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力增強、人群普遍接種疫苗,無症狀感染者和輕症病例比例比較高,這對“早發現”策略是巨大挑戰。如果不能及時阻斷病毒傳播鏈,當隱性感染者的基數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出現面上較大範圍的爆發疫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