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據新華網報道, 近期全國本土聚集性疫情呈現點多、面廣、頻發的特點。如何從嚴從實開展防控工作,盡快遏制疫情擴散蔓延的勢頭?怎樣進一步提高科學精准的防控水平,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成果?國務院新聞辦18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對此作出權威回應。
疫情“壓力差”:外防輸入挑戰加大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王賀勝介紹,從2021年12月開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進入了第四波流行高峰,已連續11周每周報告病例數超過1000萬,目前仍處於高位流行的水平。
“特別是今年以來,周邊國家和地區疫情快速上升,與我國疫情水平的‘壓力差’不斷增大。”王賀勝說,近期疫情輸入的壓力明顯增加,而有的地方認為奧密克戎變異株症狀輕,流感化,有“歇歇腳、緩一緩”的心態,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了要求。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2月,我國日均輸入感染者數為91例,遠高於2020年的22例和2021年的32例。今年3月以來,日均輸入感染者數超過200例,單日最高超過300例。
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專家分析研判認為,全球本輪疫情高位流行,且近期不會結束。我國仍將持續面臨同時段多地發生以奧密克戎變異株為主的疫情風險,防控形勢日趨嚴峻複雜。
“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多以輕症和無症狀為主,導致輸入來源更加隱匿,傳播方式更加多樣。”王賀勝說,要進一步提升監測預警的靈敏性,健全多點觸發的監測機制,切實提高疫情的“早發現”能力。
堅持“動態清零”:務必守住疫情防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