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央視網) |
中評社北京3月21日電/據央視網報道,眼下,新疆700萬頭牲畜開啟了春季轉場。在博州的這家牧場裡,工作人員正在給種牛做體檢,得益於物聯網、雲計算等形成的智能化養殖管理系統,牧場優質肉牛存欄量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加。
科技賦能不僅使養殖業更加高效,也延展了畜牧業的產業鏈。在新疆阿勒泰,當地研發的“生物濾膜·物理滅菌技術”攻克了駝乳保鮮的難題,有效保留了駝奶中活性營養成分,將駝奶保質期從以前不足7天延長到6個月,每年可帶動農牧民人均增收6000多元。
今年,由新疆畜牧科學院研發的動物毛絨快速檢測儀也在各地推廣使用,十幾秒鐘的時間就能完成以前需要3—5天才能完成的絨毛細度、長度、淨絨率等的檢測工作,機器提取的細度更優的絨毛原料可以加工成價值更高、市場更稀缺的高端紡織製品。
目前,新疆已逐漸建立起良種繁育、規模養殖、糞污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建立了從養殖、防疫到加工、銷售的全過程可追溯信息化監管新模式,為推動畜牧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