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為保護候鳥盡一份力?除了防止亂捕濫獵,做到不打擾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4月1日是國際愛鳥日,時下又是候鳥遷徙季。在洞庭湖畔栖息、在青海湖邊覓食、在群山叠翠間穿梭、在湖光山色中嬉戲,遠道而至的候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活力、增添了生機。
我國是世界上鳥類種數最多的國家之一,具有遷徙習性的便有800多種,居我國現有鳥類一半以上。它們隨季節南來北往、周期遷徙,旅途辛苦勞累不說,還要時時提防沿途未知的風險。
日前,國家林草局部署加強春季候鳥保護工作,要求相關部門科學制定保護方案,確保春季候鳥遷徙安全。不僅如此,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推進,公眾的生態保護意識也在不斷提升。愛鳥護鳥、為候鳥遷徙保駕護航,不少地方積累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每年3、4月,相關地方會設立愛鳥周,宣傳愛鳥意義、普及護鳥知識、提升保護意識,讓更多人加入愛鳥隊伍;為讓護鳥更具合力,相關部門聯合出台《京津冀鳥類等野生動物聯合保護行動方案》;利用衛星跟蹤技術,我國掌握了60餘種鳥類的遷徙規律,以便更好地為鳥兒遷徙安全護航……這些做法,都體現了這些地方和部門對候鳥保護的重視,值得點贊。
而對於普通人來說,如何為保護候鳥盡一份力?除了防止亂捕濫獵,做到不打擾也是很重要的一點。
就拿近些年比較熱門的鳥類題材攝影來說,隨著攝影裝備、技術與發布方式的普及,喜歡拍攝鳥類題材的人越來越多。一幅幅百鳥翔集、翩躚起舞的圖片,也讓公眾得以“近距離”觀賞候鳥的多彩身姿。然而,有人在某攝影論壇爆料:個別拍攝者不滿足簡單的靜態拍鳥,把面包蟲塞在枝頭,甚至穿在大頭針上,引誘鳥兒飛來覓食。這些採取誘拍、擺拍等手段,或者驅趕、投喂等方法拍攝的照片,不僅誤導了觀眾,還極容易讓鳥兒受到驚嚇和傷害。有攝影從業者介紹,一張好圖片背後,要考慮拍攝位置、時間、天氣等多種因素,既要有拍攝技巧,還要有耐力和耐心。也因此,希望一些攝影愛好者在拍攝鳥類題材的過程中更加自然、友愛,這樣呈現的畫面也會更自然、本真。
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守護候鳥的遷徙路,留住參差多態的自然之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