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化服務型政府也就是以守護人民權利為職責的政府。實踐證明,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法治政府建設的目標是同向的,緊緊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和落實“依法全面履職”的行政要求,推動建設守法、有為、共享的法治政府,是踐行中國人權發展道路的重要環節。
黨的十八大以來政府推出的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重大舉措,包括實施覆蓋廣大農民群眾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以政策制度保障低收入群體就業、子女入學、居住條件改善等,都切實反映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
同時我國嚴格規範行政執法,強化對行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有效維護廣大人民群眾合法權益。國家加快推進行政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禁止行政機關法外設定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我國作為世界上唯一持續制定和實施四期國家人權行動計劃的主要大國,積極推動各項目標和任務的落實,保護特定群體權益的政策和法律措施更加完善,人權法治化保障進一步加強。
提升人權司法保障水平
司法是人權保障的最後一道防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依法公正對待人民群眾的訴求,堅決杜絕因司法不公而造成傷害人民群眾感情、損害人民群眾權益的事情發生。
2021年,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明確提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堅持司法為民,將懲治犯罪與保障人權相統一,確保審判權檢察權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改革,切實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充分保障當事人的訴權。堅持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防範和糾正冤假錯案。保障律師執業權利,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服刑人合法權利,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嚴格刑罰執行,健全社區矯正制度。強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護,完善國家賠償制度和司法救助制度。大力推進司法公開,完善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