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經評論:莫以破壞生態為代價開發耕地
http://www.CRNTT.com   2022-04-12 10:53:30


  中評社北京4月12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日前,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陝西省反饋督察情況時指出,陝北地區水資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現象嚴重,卻違背自然規律安排大量耕地占補平衡項目。督察顯示,2012年以來,榆林市靖邊等縣區開墾沙地、林草地約30萬畝,部分項目甚至位於毛烏素沙地腹地。靖邊縣開墾耕地導致農灌用水劇增,2020年超采地下水3578萬立方米。2018年以來,榆林市毀林開墾13.3萬畝,加劇林地退化和土地沙化。

  糧食安全與生態環境均為國之大者,兩者統一於農業綠色發展這一時代命題。被通報的行為,表面上看屬於增加耕地面積之舉,實則會欠下產能虧損賬、生態虧欠賬,是對糧食安全和生態環境的不負責。比如,毛烏素沙地自然降雨不能滿足農作物需要,而玉米、土豆等穩產高產必須有灌溉水。在開墾中忽視“水”這一根本因素,不考慮當地水資源短缺的實際,會導致地下水超采,反而加劇林地退化和土地沙化。這警示我們,開發利用耕地資源要做到科學開發、合理利用,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進行耕地開發。

  一方面,要領會實施耕地占補平衡的要義。為應對工業化、城鎮化占用耕地,國家出台耕地占補平衡的法律規定。近年來,少數地方存在占多補少、占優補劣、占近補遠、占水田補早地等情況。針對耕地占補平衡中“狸貓換太子”的行為,中央一再要求“規範占補平衡”。如何做到規範?也就是產能不可打折扣,良田就是良田,一畝就是一畝;耕作制度不可打折扣,不能占一年兩熟的地,補一年一熟的地;地類不可打折扣,不能占水田補旱地,占水田補水澆地,占水澆地補旱地。

  另一方面,要把握開發耕地後備資源的精髓。耕地後備資源是指適合開發為耕地的資源,包括荒草地、鹽碱地和裸地等。長期以來,各地通過開發耕地後備資源,有效補充了耕地,但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經濟發展快的地區後備資源稀缺,在省域內實現占補平衡越來越難。再如,容易開發的資源大多已開發,餘下來的則開發成本較高。眼下,新一輪全國耕地後備資源調查評價工作正在進行。要以此為契機,全面掌握最新耕地後備資源變化情況、分布特點,更要依照開發難易程度和成本收益等,明確優先順序和路線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