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學童而設的疫苗接種中心(圖片來源:大公文匯) |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記者 梁帆)疫情衝擊下,本港很多基層市民因失業、開工不足而生活艱難,甚至手停口停,許多行業亦應疫情處在“冰河時期”。多家港媒發表社評呼籲,不能僅靠“全民派糖”,也不能單靠政府一己之力,應充分動員、運用、集合民間力量,此次抗疫摸索出的政府、企業、民間等不同層面、不同形式的合作模式,在今後扶貧紓困乃至社會治理中推而廣之。
文匯報發表社評表示,疫情衝擊下,本港很多基層市民因失業、開工不足而生活艱難,甚至手停口停。在艱難時刻,大家樂出資1200萬元、啟動“大家開飯”食物援助計劃。為確保幫到最困難的基層人士,大家樂邀請社福機構鄰舍輔導會作為合作夥伴,甄選其網絡下的合資格人士接受資助,預計總受惠人數達3000人。企業與社福機構合作,紓解基層市民困苦,為本港進行精準紓困作了又一次有益嘗試。
文匯報社評提到,面對“最後一公里”的梗阻,很多政團、社會組織和企業無間合作,創新了不少辦法。而政府最後統籌推動形成政府機構、企業、民間團體合作的模式,成功將300多萬個“防疫服務包”派送至全港所有家庭,確保了全民快測行動的順利進行。這種全社會動員、配合的模式,可以說是香港創新社會治理的一次有益嘗試。政府應吸收抗疫過程中政府、企業、民間三方合作紓困的精髓,形成常態化的社會治理和社福工作機制,從而逐步提升本港應對危機、精準紓困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