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理道上,游人欣賞西府海棠盛開美景。(來源:人民日報) |
為進一步提升居民幸福感、獲得感,今年,和平區結合民心工程項目,計劃提升綠化面積3萬平方米,建設“口袋花園”5座,讓市民走出家門就是公園,實現土地資源的精准化利用,提升城市的顔值。
形成適合本區域的養護辦法
“水肥管理,依照壯年樹採取刺激生長的方式,高齡樹採取治病加養生模式,因為樹木自身健康狀況不同,管護也要因樹而異。”和平區市容園林服務中心園林綠化部工程師張贏磊說,園林技術人員已經形成一套適合本區域的養護辦法,可以做到通過修剪時間、保溫措施來調節開花時間。
睦南道上,有兩株70歲“高齡”的絲木棉樹,近幾年長勢出現問題。“我們不僅對其重點觀察,還通過開挖複壯井、樹枝支撐、樹體殺菌、樹洞填補等,盡可能延長樹木壽命。”和平區市容園林服務中心綜合部部長張彥君說。
注重預防,未雨綢繆。張贏磊介紹,當地根據歷年蟲害發生時間,結合當年氣候條件,對蟲害高發區域進行防治,“治理蟲害最好的時間就是發現第一個蟲蛹或幼蟲的時候,那個時期殺蟲效果最好,不只是事半功倍,可以說是百倍千倍的效果。”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樹木擾民問題也要提前預防。“為避免樹木影響居民正常生活,我們會對有此趨勢的樹木提前進行修剪,通過保留枝芽來糾正樹枝生長方向,從而避免樹枝接觸到建築物門窗、屋頂等。”黎強說。
建立城市古樹後備資源庫
“樹木是一個城市的印記,特別是一些大樹老樹,也是市民依戀城市、寄托鄉愁的載體,一定要保護好。”張彥君說。
為更好地保護樹木,和平區正在開展樹木調查登記工作:重點對胸徑30厘米以上的城市大樹進行登記造册;建立城市古樹後備資源庫,樹齡50年以上或者胸徑40厘米以上的慢生樹、長壽樹全部納入古樹後備資源庫,以古樹的標準進行養護管理。
據黎強介紹,目前即將完成全區大樹的統計工作,到時會為每一株大樹“上戶口”,今後也將以互聯網為平台,融合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對每一株大樹進行全程跟蹤管理。在管理模式方面,通過設立各級林長以及樹長,層層落實責任。
不隨意遷移、砍伐大樹,對確需遷移的樹木科學遷移保護……夜色裡的滿樹繁花,開在五大道的每處角落,融入春天最美的圖畫。
目前,和平區共有胸徑20厘米以上大樹32000餘株,其中胸徑40厘米以上的5500餘株,主要分布在公園、綠地、道路兩側、單位院落,主要樹種為國槐、白蠟、欒樹、泡桐、法桐、柳樹、洋槐、楊樹等。
和平區將繼續提升區內綠化品質,加大公園綠地的管理力度,完善林長制工作體系,重點加強對大樹的保護,實現胸徑30厘米以上的樹木設立台賬,胸徑40厘米以上的大樹要掛牌管理的工作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