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力激發產業鏈潛能。
|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製造業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運轉所需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主要生產部門,具有科技創新密集、產業關聯性高、抗衝擊能力強等特點。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數字技術加速創新,不斷成熟、擴散和滲透,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力量。數字經濟時代的工業化呈現出不同於傳統工業化的新特征新態勢,這為中國製造業重構競爭優勢提供了難得機遇。
優勢重構——從製造環節優勢到綜合新優勢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曉華文章介紹,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際產業分工,充分發揮勞動力資源豐富、要素成本較低的比較優勢,形成了在加工製造環節的競爭優勢,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
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製造優勢主要源自較低的人力成本,在世界市場形成了中國制成品的明顯價格優勢。隨著中國製造業規模擴大、分工深化、產業配套體系完善和技術水平持續提高,製造環節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而且表現為創新型製造優勢。中國製造企業能夠將創新型的產品設計快速產業化,並在大規模生產中持續降低成本、提升質量。製造環節的優勢從價格優勢向創新型製造優勢的轉變體現出中國製造業持續升級和在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攀升。
近年來,中國製造業在加工製造環節的優勢面臨巨大挑戰。一是隨著經濟增長,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紅利減弱、要素成本上升、環保力度加大,製造業的成本優勢被不斷削弱。二是世界主要國家圍繞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全球高度分工的供應鏈風險加大。中國工業化雖然僅用幾十年時間就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但製造業整體技術水平特別是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技術水平與工業強國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產業鏈被“卡脖子”和供應鏈斷鏈的風險加劇。三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使產業安全問題受到高度重視,一些國家開始推動全球產業鏈重構,產業鏈發展呈現多元化、本土化、近岸化趨勢。
由於國內資源禀賦、國際環境和全球技術條件變化,中國製造業需在新的條件下重構競爭優勢,從原來的製造環節優勢轉向綜合新優勢,不斷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
發力方向——數字化激發產業鏈潛能
文章表示,數字技術是典型的通用目的技術,在國民經濟各行業廣泛應用並產生深刻影響,成為重構製造業競爭優勢的重要力量。製造業活動既包括企業內部的機器設備、工廠、物流、運營管理等價值鏈體系,也包括從研發設計到加工製造再到營銷、客戶服務、產品回收等產品全生命周期,還包括製造企業與上下游供應商、合作夥伴構成的商業生態。因此,製造業數字化涉及企業內部生產鏈條、產品全生命周期和商業生態等全方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能夠有力激發產業鏈潛能。
一是有助於保持綜合成本優勢。製造業的綜合成本是工資、能源、土地、物流等多種成本共同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受到勞動生產率的影響,可以用單位勞動成本來衡量。工資水平的上漲是中國製造業成本優勢減弱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就能夠抵消工資上漲的影響,使製造業的綜合生產成本優勢得以保持。數字化、智能化的製造設備和系統雖然一次性投入較大,但能夠不停歇地連續工作,可以從多個方面抑制單位勞動成本的上漲。當前,機器人、機床等數字化生產設備在越來越多的產業領域和生產環節得到應用。通過“機器換人”顯著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已經成為中國企業應對人工成本上漲的重要手段。同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的突破,機器視覺等人工智能技術在生產過程的中間產品成分、規格和性能檢測以及最終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獲得廣泛應用,在替代人工、減少工資支出的同時提高了檢測效率和產品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