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 戰疫更有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22-04-29 16:24:10


  中評社北京4月29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道,不通則痛。近期,疫情防控下的物流運輸問題備受關注,消費品流通效率降低,給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影響。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表示,“結合疫情防控形勢和需要,支持各大中城市科學規劃建設一批集倉儲、分揀、加工、包裝等功能於一體的城郊大倉基地,確保應急狀況下及時就近調運生活物資,切實保障消費品流通不斷不亂。”

  近年來,消費已成為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但是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消費特別是接觸型消費恢復較慢,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服務業領域面臨較多困難。特別是,部分地方未能全面落實“雙統籌”要求,防疫檢查“層層加碼”,消費恢復進一步承壓。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對經濟具有持久拉動力,事關保障和改善民生。手中有糧,心中不慌。不管是市民的“菜籃子”“米袋子”,還是工廠的生產原料,抑或農耕需要的種子、化肥,均依賴於物流的暢通。打通“經脈”,破除“藩籬”,才能穩定市場預期,堅定發展信心。

  從社會再生產的角度看,流通效率和生產效率同等重要,都是提高國民經濟總體運行效率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國的流通體系還不夠完善順暢,存在市場分割現象。一方面是缺乏頂層設計,信息化、標準化、國際化程度不高,應急物流存在明顯短板,制度性物流成本過高。比如,跨區運輸和物流快遞協同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另一方面是基礎設施欠缺,物流發展方式相對低端粗放。比如,有的鄉鎮、村莊交通不便,倉儲物流設施尤其是冷鏈設施建設不足,導致流通運輸時間較長。

  從抗擊疫情的角度說,物流暢通也是助力防疫。當下有些地方面臨醫療防護、居民生活物資緊張等困難,除了平時儲備不足、應急不力外,也與交通線不暢通有關。實際上,出於“地方保護”而實施的交通管控,最終不可避免地會傷及疫情防控大局和當地經濟發展。

  物流通暢,民心舒暢,戰疫才能無“後顧之憂”。近段時間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多項決策部署接連落地,強調要努力實現“民生托底、貨運暢通、產業循環”。從效果來看,相比4月初,當前全國幹線公路大動脈已基本打通。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