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必須緊緊抓住的一條主線。 |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分析當前經濟形勢、著力做好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明確要求,也是應對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性上升的外部環境和實現國內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任務的重要方針。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文章表示,當前國內疫情多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更加突出。近期,黨中央發出明確信號,圍繞穩住宏觀經濟基本盤果斷推出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全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更大力度加快落實已經確定的宏觀經濟政策、抓緊謀劃增量政策工具等。要確保黨中央各項大政方針落實到位,各地區各部門要有責任感,主動擔當作為,迎難而上,關鍵是要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破解當前經濟發展的“三重壓力”,要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全面深化改革,切實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
文章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然是必須緊緊抓住的一條主線。疫情形勢下,需求端受到客觀制約,但產業鏈供應鏈受阻並沒有擋住人民群眾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這也恰恰要求更多地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想辦法。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利用好“互聯網+”、大數據等現代數字技術,加快線上線下有機融合,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努力暢通製造企業與互聯網平台、商貿流通企業產銷對接,突破供給約束的堵點,以實體經濟的鞏固壯大,以高質量供給創造來激發需求、引領需求,努力實現供求關係新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均衡。
市場經濟主體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的“壓艙石”。中國超1.5億市場主體是抗擊風險挑戰、堅定發展信心的堅強基礎,是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要堅定不移貫徹“兩個毫不動搖”,以深化國企改革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支撐和帶動能力,切實保障人民共同利益;以堅持階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結合,有效有力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為各類中小企業減負紓困的財稅貨幣政策。
以暢通國內經濟循環為目標,加快做強做大全國統一大市場。前不久,《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貫徹好這個意見,就要把握制度建設這個著眼點,切實在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進程中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有效打破壟斷,健全要素市場,穩定市場預期,使價格機制真正引導資源配置,使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更加暢通,以鞏固和擴展市場資源優勢和提高市場運行效率,為加快構建具有堅強韌性的新發展格局提供支撐。
繼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讓有為政府更高效地作為。要充分認識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獨特優勢,進一步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堅決破除思想障礙和利益固化的藩籬,不斷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努力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