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數個夜晚,沙國河反覆對照實驗數據,演算、推導,終於找到了原因:公式推導中用了經典力學近似,而根據量子力學,傳能過程應具有波動特性,實驗中的異常正是一直在找的分子碰撞傳能中的量子干涉效應。2000年,該發現被評為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之一。
回顧這一發現過程,沙國河說:“除了研究方向選得准、實驗技術先進、實驗與理論密切結合等因素,最重要的是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因成就而滿足,不因困難而罷休,把實驗中的異常現象搞清楚,就可能有重要的新發現。”
“和孩子們在一起,就忘記了辛苦、忘記了時間”
在沙國河不足10平方米的辦公室裡,兩張老舊的工作台背靠背擺放著。一張用來演算、備課,桌上的一本本老式筆記本上工整地繪滿了電路設計圖;一張用來製作各種科普實驗裝置,放著最常用的電烙鐵和鬆香架。兩排貼墻而立的鐵皮櫃,裝滿了科普書籍和教具。
自2004年起,沙國河開始參與到科普活動中。此後的近20年間,他設計搭建了幾十種科普實驗裝置,將千餘堂科普課帶進中小學教室。2009年7月,沙國河在大連市沙河口區中小學生科技中心設立了面向青少年的院士科普工作站,每周二、四為中小學生授課,至今已有超2.5萬餘人次參加。
“從小引導孩子們學科學、愛科學,將來就會有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湧現出來。”沙國河說。
“有人覺得自然科學枯燥,實際上可能是教學方法問題。”為了製作出適合孩子們的實驗裝置,他自己繪制草圖,跑五金店、買材料,再把小零件一個個地組裝起來,經常在辦公室一忙就是一整天。所裡的同事偶爾會看到沙國河出現在海邊公園,以為是老先生在散步,實際上他正在測試剛製作好的飛機模型。
“沙老師做科普的時候,他的認真勁兒一點也不亞於做科研!有一次,他為了給孩子們做出理想的實驗裝置,竟然把被子和鍋都搬到辦公室來了,直接在辦公室吃住。”大連化物所高級實驗師、沙國河的助手崔榮榮說。
木塊遇到二氧化碳激光怎麼瞬間就起了火苗?幾個強壯的男孩,為什麼都拉不開巴掌大的馬德堡半球?電池怎麼會變身“小火車”在銅線圈中快速穿行?……一個個妙趣橫生的實驗讓孩子們大呼神奇。沙國河經常被孩子們圍在中間問各種科學問題,成了“孩子王”。做實驗的時候,沙國河盡量讓孩子們自己操作、體驗。“和孩子們在一起,就忘記了辛苦、忘記了時間。”沙國河說。
“做這些實驗不是為了讓孩子們學到多麼高深的知識,而是要激發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沙國河說,他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一個“發明家”,小學五六年級時,就自己製作收音機、電動機等。他相信,在孩子們心中播撒更多的科學種子,一定能長出參天大樹。
■記者手記
專注科研不停歇
沙國河一生專注科研,如果說興趣讓他不覺得辛苦,那麼就是責任使他不願停歇。
這責任來自他想為科學進步貢獻力量的信念。即使研究方向不斷轉換,他執著的科研精神卻始終未變,一次次在科研的沃土中挖出真金。
這責任來自他對待科研工作的誠實與謙虛。在失敗遠比成功多、未知遠比已知多的研究領域內,他的成就很高,但他的心依然澄澈如初。
這責任也來自他對優秀科研人才湧現的期待。耄耋之年,他堅持站在科普講台上,讓孩子們感受科技的魅力,學科學、愛科學。
一生做科研,是沙國河的夢想;承擔科學家的使命和責任,則是他對自己幾十年如一日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