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 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據中國僑網報道,世界上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中餐館。
“祖(籍)國就在我們的味蕾裡。”這是對中國飲食文化的最佳評價。幾道香氣四溢的家常菜留住了客人,也養活了一代又一代的華人。然而,受疫情影響,美食飄香的煙火氣漸行漸遠,海外眾多中餐館仍身處“寒冬”,舉步維艱。
“疫情一再反覆,我們經營一天就虧本一天,實在難以為繼。”
2022年年初,美國舊金山華埠最後一家大型中餐館康年海鮮酒家宣布結業,這家有著百年歷史、能容納千人就餐的老店最終沒扛過疫情的衝擊。
老板李彪表示,雖心有不舍,但每月的租金、保險等硬性支出令康年不堪重負只能結業。
“重重困難叠加之下,中餐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美國中餐協會副會長王鐵牛表示,在2019年,全美中餐館約有5.4萬家,兩年疫情之後,還剩不到4萬家。“目前,市面上的中餐館基本在虧損與不虧損的邊緣苦苦掙扎,不知道哪一天就會關門。”
他介紹,由於疫情帶來的財務壓力,位於爾灣的港式燒臘店“三和海鮮燒臘”已在5月1日正式關門。還有位於全統廣場的另一家老牌粵菜館,也決定7月初結業。“這家招牌餐館擁有近25年歷史,承載著幾代華人對粵菜的記憶,實在太可惜了。”
成本?傳承?中餐從業者“一團亂麻”
為何不少華人餐廳看上去生意紅火,但最終還是以關門收場?
傳統餐飲業向來有“三高一低”的說法:房租高、人力成本高、食材價格高和利潤率低。王鐵牛以自己經營的川菜館為例稱,除去所需成本,過去經營餐廳的利潤大概在兩成左右,但現在食材成本上升到4.5成,員工薪資四成,再加上房租,利潤最後只剩下不到半成,根本沒法維持下去。
美國南加橙縣“天香樓”老板朱先生也表示,由於廚師和食材短缺,加之房租和成本高昂,未來在美經營的中餐館業者可能會出現斷層。
受父親影響,他學會了一手廚藝。“正宗的中餐館80%靠掌勺師傅的手藝。”朱先生說,老中餐菜式很講究,譬如江浙菜式葱烤刺身、紅燒魚下巴、紅燒蹄膀、東坡肉,對食材和廚藝要求很高,需要通過“心口相傳”的經驗交接,在與時間的“磨合”中逐漸掌控中餐精髓。
“但種種原因導致學徒越來越難找。”朱先生指出,早期他的父親還常帶著學徒到美國幫忙。可是算上成本、稅金和生活開銷,願意到美國的學徒越來越少。“而在美國找的幫廚,雖有廚師訓練、刀工和烘焙都可以,但炒菜技術就是不行。因為中餐炒菜的時間和火候都不同,不像做西餐可以量化。”
“自救模式”如何開啟?
王鐵牛稱,雖然不少中餐廳開發了線上外賣業務,但由於外賣平台的壟斷,外送定價低至6折,利潤微薄,效果甚微。
在巨大的生存壓力面前,只有改變經營模式,才有生存下去的一線生機。
在紐約生活的華裔青年Lucas Sin 正嘗試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希望通過借鑒美國當地飲食文化,推廣融合菜肴來拯救在美國的中餐館。
他和同伴收購了一家面臨倒閉的家族式中餐館,將其改造成美式中餐外賣餐廳,並選擇和老一輩業主繼續合作。“老一輩餐館人對顧客需求和烹飪了如指掌。”Lucas表示,他的目標是“回饋上一代餐館人”,確保這些業主在退休的同時,新型中餐廳也能保留住他們的成果,並在此基礎上創造出符合時代潮流的新美食,例如奶酪芝士炒面。
餐飲業是移民賴以生存的職業之一,美國中餐館的數量甚至超過了麥當勞和肯德基的總和。小僑希望中餐館能挺過嚴冬,重拾煙火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