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3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據《華爾街日報》近日報道,美國一些企業希望將生產線搬到離本國更近的地方,但是他們發現,要想復制亞洲製造中心那樣成熟的供應鏈需要很長時間,“回遷生產線”面臨重重困難。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報告認為,未來幾年北美不會出現大規模供應鏈回流。
《華爾街日報》報道說,一些美國進口商正研究將採購從亞太地區轉移到墨西哥和更往南的拉美國家。但是這些企業發現,要找到擁有合適的原材料、生產質量和零部件網絡的供應商都比較困難。相比之下,東南亞等製造業中心早已建立了成熟的供應鏈。“亞洲是各種零部件的最大市場,從基本組件到尖端組件應有盡有。”美國高德納咨詢公司副總裁卡瑪拉·拉曼表示,目前仍無法在其他地方重建這種產業生態系統。
恩路國際咨詢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喬納森·加裡森表示:“我們不能忽視亞洲供應鏈參與方形成的網絡效應以及合同義務,這些提升了與亞洲市場脫鈎的成本。”他指出,如果企業離開亞洲“意味著失去所享受的所有激勵措施”。美國加州一家釀酒設備企業創始人米切爾·湯姆森表示,供應鏈遷移還會引發監管結構、海關規定、更換供應商、物流等諸多問題。“如果從零開始,怎麼做得到?”
英國經濟學人智庫去年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未來幾年北美不會出現大規模的供應鏈回流。報告認為,到2025年,“亞洲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將繼續上升”,反映出該地區在全球供應鏈網絡中的持續重要性。亞洲已成為重要的製造中心,並擁有數十億消費者的市場。經濟學人智庫商業和法規負責人安德魯·維特裡蒂強調,大多數在亞洲擁有長期業務的跨國公司,會根據運營成本效益和收入最大化作出供應鏈決策。
分析指出,跨國公司的產業鏈是經過長期生產經營打造而成,由市場潛力、產業配套能力、勞動力素質、基礎設施成熟度等綜合因素決定。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各國經濟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如今美國經濟生態以及諸多實際情況決定了所謂供應鏈回流難上加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