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潮湧大灣區 風勁好揚帆
http://www.CRNTT.com   2022-05-26 09:39:26


 

  協同創新

  三地同心深入合作

  碧海藍天的伶仃洋上,一座座橋梁高塔直入雲端、一節節沉管隧道潛入大海。4月22日,隨著最後一塊面網安裝到位,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橋貓道實現全線貫通,標誌著大橋空中施工通道搭設完成。

  深中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後,又一集“橋、島、隧、水下互通”於一體的超級跨海集群工程。通車後,深圳到中山的通勤時間將由目前的2小時縮減為30分鐘。

  “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促進人員、貨物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從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到提升市場一體化水平,從探索科技創新合作到謀劃構建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近年來,粵港澳三地同心,緊抓機遇,深入合作,有序推進。

  道通業興,路通人和——“軌道上的大灣區”正在加快形成,基本形成“1小時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三地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升,創新實施“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大灣區世界級的機場群和港口群正在加快形成,機場群旅客吞吐能力超過2億人次、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過8000萬標箱。

  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三地“軟聯通”不斷深化,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加快構建:“深港通”、債券“南向通”、“跨境理財通”等措施落地實施,人民幣成為粵港澳跨境收支第一大結算貨幣;廣東以單邊認可帶動雙向互認,醫師、教師、導游等8個領域3000多名港澳專業人士取得內地註冊執業資格;“港澳高校—港澳科研成果—珠三角轉化”的科技產業協同發展模式逐漸形成。

  從聚焦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領域的香港科學園,到瞄准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的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從鬆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到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福田國際量子研究院……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導引下,粵港澳大灣區內資本、技術、人才、信息等關鍵要素加速流轉,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不斷湧現,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能力正得到全新提升。

  從昔日的荔枝林,到今天的創新人才高地,東莞鬆山湖高新區這匹“創新黑馬”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鬆山湖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創業環境,加之相關政策扶持和優質供應鏈,創業者能夠專注於產品開發。在粵港澳大灣區,產品的迭代速度更快、成本更低。”雲鯨智能科技(東莞)有限公司創始人張峻彬說。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預計,到2030年,粵港澳大灣區走在世界同行前列的全球性科創巨頭將超過10家,獨角獸企業將超過100家,“專精特新”企業將超過1000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美元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