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持續激發市場活力首須穩預期增信心
http://www.CRNTT.com   2022-05-30 08:57:13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日前,國務院部署了穩增長、促發展的33項措施,從財政、金融、產業鏈供應、消費和投資、能源安全、基本民生六個方面高效統籌經濟發展,努力推動經濟回歸正常軌道。

  北京日報發表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高端智庫咨詢課題專家、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特聘副研究員劉典文章表示,一攬子措施,主要著眼於穩定供給、擴大需求、穩定預期。首先是加大財政補貼,通過為企業提供退稅、減稅等政策,提高中小企業抗風險能力,刺激市場活力。其次,優化金融環境,將今年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額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對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等的貸款支持銀行年內還本付息。最後,加強對失業、低保、困難群眾的救助工作,保障基本民生,刺激消費需求,實現以促進消費為重點的經濟結構優化調整。

  文章認為,就目前來看,隨著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充滿不確定,國內疫情發生頻次有所增多,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要實現今年確定的經濟增長目標,必須付出更大更艱苦的努力。

  文章提出,優化營商環境以穩預期。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經濟持續恢復態勢沒有改變,發展潛力大、韌性足、空間廣的特點也沒有改變。眼下的關鍵在於,解決目前市場預期轉弱的問題。這些年,中國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疫情之下,更是多措並舉,從著力減負擔、增信貸,助力企業爬坡過坎;到優環境、添動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這些舉措不只是為“救急”,更為增強市場主體應對困難的底氣。切實增強各領域政策協調性,穩定市場主體的預期,就能進一步紓企業之困,解就業之難,固市場之本,培創新之元。

  激發完備產業體系以蓄動能。擁有門類齊全的製造業生態以及完備的工業基礎設施,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獨特優勢,也是國際供應鏈中短期內難以復制的稀缺資源。而這份不可替代性,也同樣建立在中國眾多優秀企業自身的供應鏈超高韌性之上。Gartner全球供應鏈TOP 25是行業內的權威供應鏈排行榜,除了歐美企業外,中國多家企業也榜上有名。可以說,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是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無法通過一兩個政策就能夠改變的。未來中國還需要更多優秀的企業站出來,政府也需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和具有產業鏈控制力的生態主導型企業,構建自主可控產業生態。

  善用數字經濟轉型以謀創新。持續擴大的數字產業規模,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是中國經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重要優勢。新一代產業革命方興未艾,疫情之下,數字經濟也迎來了特殊的發展窗口。通過將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融合集成,打造數字基礎設施一體化平台,無疑有助於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緊密結合,激發數字技術對經濟發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這不僅是中國數字產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機遇,更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活力所在。

  遠見者不惑,穩健者有為。中國需要以強大心態應對外界的各種看法,在磨礪中不斷提質增效、發展壯大的中國經濟,必將在更加健康和可持續的軌道上一路前行。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