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央視網) |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近來,有關內外貿一體化的話題熱度不減。在日前舉行的“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打通內外貿,構建雙循環”專題進行了介紹。此前,商務部等14部門還宣布正式啟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建設,力爭用3年時間,培育一批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企業,打造一批內外貿融合發展平台,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融合發展的產業集群。
內外貿一體化這個概念,早在上世紀80年代末就有所提及。改革開放初期,我國貿易領域普遍存在著外貿企業沒有內貿經營權、內貿企業不能經營外貿的現象,有專家對此提出了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建議。不過,當時對內外貿一體化的強調,主要側重點在於推動企業內外貿經營體制的一體化。
上述問題在此後深化改革的過程中基本得到解決,但隨著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要求再次被提及。不過,在出口市場持續多年“高歌猛進”的強勁勢頭下,企業對於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願望,似乎並沒有那麼強烈。
這一狀況直到近年來才有改變。中國外貿體量在逐步增大,隨之而來的還有各種貿易壁壘及爭端。雖說中國外貿企業大多是在市場風雨中成長起來的,先天具有韌性足、對市場敏感等特點,但在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背景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客觀上需要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這也意味著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時機已具備。
事實上,很多外貿企業近年來已著手開拓國內市場,不少內貿企業也積極利用電商平台試水海外市場,內外貿融合發展的態勢越加明顯。同時,政府部門也在積極發揮“有形之手”的作用,不斷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管理體制構建,努力為內外貿市場對接創造條件。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許多廣交會上的“老外貿”也頻頻出現在進博會、消博會的展會上,一大批既從事外貿又從事內貿的市場主體正不斷成長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