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體制機制改革為引領。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是“牽一發動全身”的復雜過程,意味著經濟社會各種體制機制的新一輪調整。例如,建築與可再生能源融合發展可能需要住建、環保、發改等多部門的審批。為此,破除各類體制機制障礙是發展新能源過程中始終無法迴避的問題。
其次,以市場建設完善為抓手。建設電力市場是能源轉型的核心,是成本效益最高的一種轉型路徑。國際經驗表明,有效的電力市場可為化石能源替代、系統總成本降低以及調動市場主體參與能源轉型的積極性提供平台。中國在總結綠色電力交易試點基礎上,需要強化電力市場和“碳中和”政策之間的協同,兼顧新能源發展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再次,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支撐。支持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即便是發達國家,在虛擬電廠、可再生能源提供輔助服務、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安全等技術方面也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特別是在國際環境日益復雜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安全可能面臨更大風險。在鼓勵國際合作的同時,需要加大自主科研攻關的力度,解決制約新能源發展的技術難題,使新能源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更大作用。
最後,以全社會參與為長期保障。全社會的廣泛參與有助於釋放創新潛力,為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當前,在能效提升、智能電表以及企業和個人參與需求側響應等前沿領域,中國還有相當大的潛力可挖。例如,水泥、電解鋁、數據中心等企業通過提供靈活性可以獲得額外收入,減少產品的碳足跡;個人通過智能電表參與需求側響應可以節省開支,降低實現“淨零”的難度。為此,提供數據支撐和開展宣傳教育是必由之路。
總之,推動新能源的高質量發展,是助力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抓手,是能源系統以及經濟社會即將經歷的一次深刻轉型。要發揮好頂層設計的優勢,將《實施方案》中的前瞻性政策落到實處,在發展中破解難題,在解題中積累新能源發展的中國經驗,為全世界的能源轉型和“碳中和”提供寶貴的中國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