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給力,田管落地,夯實豐收基礎。
受洪澇災害和秋汛影響,去年河南省滑縣小麥播期整體推遲7至10天,蓄滯洪區3萬畝小麥晚播了近兩個月,種糧大戶王付強位於滑縣長虹渠蓄滯洪區的麥田兩次被淹。克服多種困難,與農時賽跑,去年12月6日,王付強流轉的700畝地順利播下了小麥。
加強田管,還要靠科技壯苗。為了促弱轉壯,農技專家指導王付強給小麥通風透光,給麥苗定點定量澆水施肥。經指導,小麥三類苗成功轉化升級為二類苗。麥收時節,麥穗大,籽粒沉,超晚播小麥呈現豐收景象。王付強說:“經過測產,畝產最低960多斤,實收可達1000斤至1100斤!”
政策精準發力,田管落實落細。中央財政下撥夏糧小麥促壯穩產補助資金16億元,支持冬小麥主產省做好小麥促壯穩產、防災增產及病蟲害防治。各地緊盯小麥拔節、抽穗、灌漿等關鍵生長期,落實好水肥調控、“一噴三防”等穩產增產技術措施,推動小麥苗情加快轉化升級。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全國3.36億畝冬小麥長勢與常年基本持平,打下了夏糧豐收基礎。
確保顆粒歸倉,小麥機收跑出“加速度”
會種地變成了“慧種地”,農業現代化成為糧食生產的“金扁擔”。
“三夏”大忙,各地區各部門搶抓小麥機收供需對接和應急搶收、機收減損等各項工作,採取措施打通堵點卡點,保障夏收人員和機具暢通無阻。今年“三夏”,全國預計有1650萬台(套)各類農機具投入生產。
優服務、保暢通,跨區機收有條不紊。
麥熟搶收,分秒必爭。河北省魏縣田間,來自各地的大型收割機正緊張作業。
今年,魏縣依托中化現代農業技術服務平台,建起了“三夏”跨區作業“農機手驛站”。“平台為到魏縣跨區作業的農機手提供信息、食宿、維修、油料等志願服務。”魏縣副縣長蘇曉艶說,利用物聯網技術,平台對所有夏收農機GPS定位,監測每天活動軌跡和工作量,確保機收有序開展。
“區裡給我們發放跨區作業證,路上高速費全免。”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玉亮農機合作社負責人劉玉亮說,除去油錢、折舊等費用,一台收割機一年純利潤10多萬元,“今年跨區機收,當地還免費發放口罩、洗手液,有專人引導,搶收速度很快。”
目前,我國冬小麥97%以上都靠機收,其中30%需要機械跨區收割。今年參與跨區機收的機具達25萬台,總量充足。各地著力做好跨區機收作業的組織和服務,跟蹤機收隊伍行程,落實農機綠色通道政策。及時發布機收作業信息,加快收穫進度,確保農機手和機械通行無阻,全力保障小麥機收順利開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