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3 “修例風波”所衍生出的“黃色經濟圈”以及“國際戰線”的社交媒體平均關注度變化情況(中評智庫大數據中心製圖) |
另一個操弄後真相的重要手段,就是在政治狂熱、虛假信息和完全脫離現實的幻想基礎上,建構起一個看似“自洽”的邏輯迴路,吸引同溫層“信眾”投身其中,攫取大量利益。“修例風波”所衍生出的反對派多條“戰線”,其中的“黃色經濟圈”和“國際戰線”就是兩大典型。前者虛構出一個“黃店自給自足”的幻象,將極端本土、反中仇中等激進思想介入經濟活動之中,本質是一種商業圖利手段;後者則炮製出一套“西方可以‘援港’”的謬論,慫恿反對派支持者“眾籌”資助遊說,更是一種明目張膽的“抽水”行為。
如圖3所示,“修例風波”期間以及國安法初期,“黃色經濟圈”和“國際戰線”一度甚囂塵上,但隨著一間又一間“黃店”在內訌和蕭條中執笠(倒閉),以及美西方涉港非法無理制裁逐漸淪為作繭自縛、無人問津,上述兩項議題也在香港社交媒體持續降溫。如今,香港再無“黃店”可以一呼百應,也再沒有什麼“海外港人組織”被反對派支持者真心誠意視為“火種”,正是因為香港逐漸走出了後真相的陰霾,包括年輕人在內的廣大香港市民,已經徹底看穿了反對派的政治伎倆和謀利本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