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項保護措施下,森林得到休養生息,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據統計,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林地面積淨增138.74萬公頃,達1029.6萬公頃;森林面積淨增99.45萬公頃,達837.0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9.25個百分點,達78.39%;森林蓄積量淨增3.01億立方米。
在森林生態持續好轉的同時,在內蒙古,占自治區總面積近一半的草原,也在相關保護措施下日益增綠。
走進昔日沙化較重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草原,低矮的小草延綿到天邊,一些數年前寸草不生或是“斑禿”的地方,如今也有了草木。
這樣的改變得益於2011年國家在內蒙古等地主要草原牧區啟動的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十餘年來,在這項政策推動下,自治區草原生態持續改善。
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牧區人口和牲畜數量急劇增長,內蒙古草原逐步退化。特別是在2000年前後,以乾旱為主、多災並發的嚴重自然災害,進一步加劇草原生態惡化。
為保護和恢復脆弱的生態環境,2011年起,在國家支持下,內蒙古全面啟動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有的地方禁牧,有的地方按草畜平衡要求減少牲畜數量,並給牧民相應補貼。至今,政策資金累計達455億元,每年有140多萬戶、490多萬名牧區群眾從中受益。
蘇尼特右旗額仁淖爾蘇木牧民其其格說,十多年前,草原上有很多裸露沙地,沙塵暴一年能刮十幾次,她家近萬畝草場沙化較重。
2011年起,其其格家的草場被劃入禁牧區,年均補助獎勵資金7萬餘元。她拿出一部分錢,從採取草畜平衡保護方案的地方租用5000畝草場放牧。
“草場一年比一年好,沙塵天氣也減少了。”其其格指著門前的草地開心地說,“你看這片野生黃芪,十幾年沒見到了,近一兩年又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