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11日電/據人民網報導,今年以來,全球通脹率普漲,受新冠疫情和地緣衝突影響,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飈升加劇了全球通脹風險,美國4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高達8.3%,面臨四十年來最嚴重的通貨膨脹,海外特別是美國零售商沃爾瑪、塔吉特面臨成本上漲、消費模式改變等問題。
在此背景下,國內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如何?零售業態有何新變化?國內零售商如何探索新機遇?多位專家學者、相關從業者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表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好轉,消費市場總體供應充足。同時,隨著促消費政策陸續出台,國內零售商也在政策引領下加速探索零售新業態,進一步優化消費供給。
國內物價溫和上漲 總體保持穩定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5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1%,環比下降0.2%。1至5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漲1.5%。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董莉娟表示,5月份,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消費市場供應總體充足,CPI環比轉降,同比漲幅保持穩定。
粵開證券研報分析稱,國內生產能力是應對全球輸入性通脹、穩定國內價格穩定的基礎。疫情以來,中國強大的製造業發揮了轉產能力,體現了足夠的韌性,不僅為全球提供了急需的醫療用品以及豐富的消費品,還保障了國內經濟平穩和居民物價穩定。
1—4月份,與社區消費密切相關的食雜店和便利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4%和6.8%,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高1.4和5.8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貿易外經司統計師付加奇表示,受疫情影響,部分地區居民日常活動半徑減小,便利性相對較高的自助式消費和社區店零售保持增長。
1—4月份,限額以上單位超市、倉儲會員店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6%、8.5%,增速分別比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高2.6和7.5個百分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