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擴容提質促就業
http://www.CRNTT.com   2022-06-12 09:12:40


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復雜形勢,需深入分析就業壓力的結構性變化,針對困難群體、重點行業採取務實有效舉措,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努力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經濟發展的基本支撐。“十四五”時期,中國就業領域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新就業崗位和新就業形態不斷湧現,相關產業對就業的吸納能力和潛力也在發生變化。同時,中國經濟發展環境的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反覆,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面臨新的挑戰,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任務艱巨,需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經濟日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展戰略和區域經濟研究部研究員賈珅文章表示,應該看到,就業水平是考量宏觀經濟景氣狀態和觀察微觀經濟主體是否正常運行的重要指標,關係到民生福祉。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必須把穩就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通過多種途徑實現穩就業的目標,各項政策也要把穩就業作為重要出發點和評價政策效果的重要標準。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整體呈現積極復甦態勢,就業形勢總體穩定。2021年,強化穩崗擴就業政策落實,城鎮新增就業126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國結構性就業矛盾仍然突出。具體來看,群體間、行業間、區域間就業分化明顯,東部、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的就業景氣度依次遞減,中小微企業的吸納就業壓力明顯超過大型企業。居民就業的主觀壓力有所增大,這顯著影響了勞動者的就業信心,部分勞動者面臨更長就業等候期。

  文章分析,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國內外經驗看,經濟下行對就業的影響具有不對稱性。當產出缺口為負即實際產出低於潛在產出時,經濟增速下降對就業的不利影響較為顯著。除疫情散發風險仍將影響服務業等產業的就業恢復外,經濟形勢變化也將對就業造成一定影響。比如,房地產業結構性調整在客觀上將影響房地產業、建築業等領域就業;出口增速回落將影響外向型製造業吸納就業的能力;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促使企業加快“機器換人”進程;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任務艱巨繁重;等等。

  文章指出,面對內外部環境的復雜形勢,需深入分析就業壓力的結構性變化,針對困難群體、重點行業採取務實有效舉措,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崗位,努力實現更加充分的就業。

  對此,關鍵是要遵循客觀規律,明確穩就業、促就業的重點方向。要以有限資源最大程度地創造高質量就業,就要聚焦適應未來經濟結構升級方向、社會潛在需求充足的就業領域,有重點地採取措施。綜合分析“十三五”時期的就業情況可見,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等知識密集型行業是符合經濟結構升級方向和社會需要的主要就業領域,在這些方面可重點挖掘新增就業潛力。高技能、高收入就業可以連帶創造較低收入就業,比如,許多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領域的從業人員需要購買服務以保障生活需求,這會催生大量一般服務業就業崗位,同時科教文衛領域就業增加還可以形成更多公共服務供給以提升較低收入群體的人力資本和收入等,形成良性循環。反之,如果知識密集型行業以及就業發展滯後,大量高學歷勞動者就將向低端服務業等領域“下沉”就業,從而擠出相關行業的低技能勞動者,導致就業規模減少、質量下降的負向循環。因此,要結合經濟發展規律和結構升級方向來評估重點行業的就業空間,引導勞動力合理配置。

  促進就業擴容提質,還需要深入研判就業形勢變化,採取有效辦法。一是推動多領域協同、多部門配合。穩就業需在穩增長的過程中實現,必須加強貨幣政策、財政政策、金融政策、產業政策等對就業工作的參與和支持。二是針對結構性就業壓力要更多採取結構性政策,貨幣、財政、金融政策等可對就業拉動能力強、就業困難突出的重點行業和領域進行專門支持。三是配套推進相關改革,積極推進科教文衛等領域的事業單位改革,優化編制管理,擴大從業人員規模。在完善行業管理的基礎上放寬相關領域市場准入,推動供給主體多元化,提高行業的就業容納力。四是有效提升全社會人力資本和勞動者技能水平,要健全符合就業需要、激勵相容的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優化高等院校專業設置,在基礎學科、人才緊缺專業擴大招生規模。五是堅持促進平等就業,堅決破除各行業各領域的就業歧視、隱性壁壘,有效保障低收入群體、弱勢群體、流動人口等的就業權益。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