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央視網) |
中評社北京6月17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導,如今,年輕一代的就業選擇更多、更新。近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社會公示“民宿管家”“家庭教育指導師”“研學旅行指導師”等18個新職業。經公示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後,這些新職業將被納入新版職業分類大典。
新經濟孕育新職業。近年來,隨著技術進步、觀念更新以及消費升級,新職業如雨後春笋般湧現。截至2021年3月,人社部已經分4批公布了56個新職業。每一個新職業的出現,都見證著社會更精細的分工和更多元的發展活力。像民宿管家,短短幾年,其從業者規模已達“百萬”級別,背後則是民宿行業的蓬勃發展。
新職業打開了就業的新風口,蘊藏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給這些新職業命名並納入國家職業體系,有利於增強從業人員的社會認同感,吸引更多年輕人“心動”。新職業被“官方認證”後,對從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將倒逼從業者不斷學習、豐富自我。而規範發展新職業人才,也有利於推動新產業、新業態持續健康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不過,新職業的“新”,也意味著其發展沒有前例,不可避免地將面臨一些“成長中的煩惱”。比如近年來,隨著新職業不斷湧現,相關培訓也日漸火熱。一些機構在沒有培訓資質的情況下,隨意開設相關課程,不僅損害了學員的權益,也影響了新職業的社會認可度。
還有新技術的運用,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催生了大量的靈活就業形式,像外賣騎手、網約車司機、直播銷售員等等。但是與傳統職業相比,這些新職業的勞動關係不確定,如何保障好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也是一道必須解決的難題。
新職業體現著時代的脈動。讓新職業更快成長,需要用“心”守護,為其提供更優質的“土壤”。一方面,要增加政策供給,做好相關的配套服務工作,盡快落實落細社會保障、勞動報酬、技能培訓等措施,保障好新職業從業者的合法權益,促進新就業形態釋放更大潛力。之前,山東、吉林等省份已開展新職業職稱評審,這打破了制約新職業人才發展的條條框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