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位於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的一處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圖片來源:參考消息網) |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中國已經在2020年消除了絕對貧困。在40年時間裡,中國使約8.5億人擺脫了這種社會脆弱狀況。與此同時,該國發生大規模的社會流動,并伴隨著前所未有的城鎮化:從1980年到2021年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從約20%增加到近65%。
巴西環球在綫網站6月21日刊登巴西南大河州聯邦大學歷史學家伊麗絲•帕裡斯•馬亞、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經濟學家安娜•卡羅琳•桑帕約合寫的文章《中國為什麼沒有貧民窟問題?》,文章說,從人口問題的角度來看,中國管理其城鎮化進程的能力更加令人驚嘆。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中國城鎮常住人口僅1.7億,城鎮化率18%左右;到2021年底,中國已有9.1億人長期居住在城市,城鎮化率接近65%。
在此期間(1978-2021年),中國有7.4億新的城鎮居民,催生了近百個人口超過100萬的城市和十多個特大城市。舉例來說,重慶人口超過3200萬,上海接近2500萬,北京2200萬,成都2000萬。深圳在成為經濟特區時,還是一個僅有3萬多人的小城,如今人口已突破1300萬。
在這樣的人口背景下推動城鎮化面臨衆多挑戰,當局需要向人們提供各種城鎮設施和服務,包括住房、交通、休閑、衛生、固體廢物收集等。中國的經驗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首先就是由於中國并未像很多國家那樣長期存在貧民窟問題。因此,有必要了解中國當局使用的公共政策工具“戶口”的作用。
數十年來,戶籍制度對於管理中國國內的人口遷移浪潮和城鎮化進程至關重要,該制度可被用於記錄人口信息并分配公共資源。從上世紀80年代起,中央和地方政府開始主動改革這一制度,以整合城鄉人口遷移。能够滿足一定條件(例如在遷入地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和住房等)的遷移人口可以永久落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