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8日電/當前中國正在經歷著不斷加速的人口老齡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強調“積極老齡觀、健康老齡化”,契合國際社會應對老齡化的指導性戰略和行動建議。
光明日報發表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任遠文章表示,積極老齡化是一個社會學術語,強調增強老年人口的活力,支持老年群體積極參與社會經濟活動和公共生活。健康、參與和保障是積極老齡化的三個支柱。
文章分析,先說健康。對個人而言,健康是福祉。對社會而言,健康有助於減少老齡社會的醫療開支,減少家庭照護的壓力,投資於健康也有助於提高老年人力資源的經濟社會參與和生產性產出。這種生產性產出包括經濟就業,也包括社會公益的參與。健康促進是一種有效的人力資本投資,提高老年群體的活力,增加在老齡化過程中發揮老年人力資源作用的潛力。健康老齡化強調在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口的殘障期或者患病期相對縮短,而老年人的健康受到個人家庭因素、社會經濟因素、社會資本和制度因素的交叉影響。另外,兒童幼年期的生活狀況,以及在不同時期的健康服務狀況對老年健康也具有生命歷程的影響。這些都說明,健康老齡化不僅是一個醫學過程,也受綜合的社會經濟機制的影響,健康促進需要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體系的發展,以及加強對老年長期照護服務的保障。
積極老齡化強調促進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老年人口的社會參與包括經濟參與、社會事務參與和網絡參與等不同方面。社會參與有助於形成和提高老年人口的社會資本,從而對其健康和生活福祉產生正面影響。在現實生活中,老年群體的各種社會參與都表現出隨著年齡增長而參與減少的情況,積極老齡化應致力於採取措施手段來減緩這樣的過程。延遲退休是充分開發利用老年人力資源,提高老年人口經濟參與的重要社會政策。但需要通過充分徵求瞭解勞動者的意見、開展合理的制度設計進行退休和養老金制度改革,實施彈性的退休年齡制度,盡可能滿足民眾的需求,從而更好地支持老年人口的經濟社會參與。老年群體在智能手機和互聯網使用上存在明顯的數字鴻溝,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對老年人口應用信息技術和智能手機的教育培訓,有利於促進老年群體的社會參與和積極老齡化。
加強老年群體的保障和安全是實踐積極老齡化的基礎。老年人生活的經濟供養是老齡社會的基本問題,老年人口主要通過勞動自養(勞動收入和儲蓄)、社會保障(各類養老保險金)、家庭供養(家庭其他成員供養)和政府供養(政府補助和救濟)來安排自身老年階段的經濟生活。當前,社會保障和家庭供養仍然是老年人口解決生活保障的主要方式。為了增強老年生活的經濟供養,需要增加勞動力在勞動力市場中長期穩定就業和維持收入增長,支持老年群體繼續市場就業的平等機會,完善養老保障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提高家庭提供經濟供養的能力。加強養老保障制度建設,也需要完善多層次多支柱的社會保險體系。未來加強對老年群體的保障,在完善作為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基礎上,需要積極發展第二支柱的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和職業年金及發展第三支柱的商業性養老保險計劃。
文章指出,當前,中老年群體的養老安排主要是家庭養老,祗有不到10%的人口希望在養老院中養老。中老年人口對在養老院養老的觀念已經有所改變,去養老機構養老已不再被認為是“不孝”和不可接受的。隨著家庭變遷,家庭對城鄉居民的養老能力總體在弱化,因此需要市場和社會的力量提供對家庭的支持,提供替代家庭養老的解決方案。在生活地點的居家社區養老仍然是老年人主要的養老方式,這說明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都是老齡事業和產業需要發展的方向。我們也看到,農村和城市的養老服務存在顯著的差距,為瞭解決養老服務的不平等,需要完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大力發展農村的養老服務事業,以提高農村老年人口的生活質量。
文章強調,健康、參與和保障是實踐積極老齡化的三個支柱,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對人口健康的投資,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深化醫養結合的發展;支持老年群體的經濟就業,擴大老年人的社會參與,積極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完善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其中還有豐富的具體問題和具體的制度建設需要因地制宜地加以研究和實踐。通過實施有效的戰略和制度措施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並不會成為人類社會和國家發展的危機。基於積極老齡化的思路來積極應對老齡化挑戰,有助於建設對老年友好的社會,提高老年群體的健康、活力和生活福祉,老齡化過程中的人類社會應該會變得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