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9日電/一個國家祗有立足糧食基本自給,才能掌握糧食安全主動權,進而才能掌控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大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張義博文章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積極應對疫情衝擊,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給充裕功不可沒,充分印證了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戰略意義。面向未來,需始終綳緊確保糧食安全這根弦,在深刻認識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重大意義的基礎上,系統謀劃、統籌推進,著眼於中國糧食供求緊平衡的格局,著力解決結構性矛盾,築牢國家糧食安全防線。
文章提出,如何理解“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
以滿足人民需求為根本出發點。實現供需匹配是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內在要求。我們既要有一定規模的糧食總量托底,也要保多樣、保質量。面對當前居民口糧消費下降、肉蛋奶消費快速增長的態勢,需更好順應城鄉居民食物消費結構變化趨勢,系統調整糧食供給結構,實現糧食和重要農副產品供需適配。
以較強自給能力為前提。具備自給能力是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基礎和底氣。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動力在政策。要立足國內,確保產能穩定,高效利用中國水土資源,突破良種等方面的糧食生產關鍵核心技術,以優化政策充分調動糧食生產經營主體積極性,持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實現口糧絕對安全和穀物基本自給。
以高水平市場調控能力為保障。餘缺調控是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重要手段。“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就要有數量充足、質量良好的糧食儲備,就要有完善的糧食供應和應急保障體系。要通過不斷完善糧食收儲制度和價格形成機制,豐富糧食市場調控“工具箱”,有效平抑糧價大幅波動,通過增強全球糧食供應鏈管理能力,掌握糧食進口主動權,從容防範和應對各種糧食安全風險。
文章認為,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需兼顧多方面關係。
兼顧政府與市場。糧食具有一定的公共產品屬性,保障糧食安全是實現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同時,糧食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從效率提升角度還需發揮市場作用。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既要強調政府在糧食安全中的主體責任,加強基礎性、公共性和正外部性的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也要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用好市場化手段提高政策和資源配置效率,充分調動市場主體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中的積極性。
兼顧生產與消費。糧價一頭連著生產者,一頭連著消費者,必須兼顧生產者和消費者利益。既要優化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確保種糧農民有錢賺,也要避免糧價過快過度上漲,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生活需要。同時,還需處理好節糧減損問題,糧食生產、流通與消費的空間分布不一,主產區要持續抓糧穩糧,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也要擔負起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提高糧食自給率,降低糧食大規模、長運距調運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