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為打周恩來故居之牌,2001年江蘇淮陰市更名為淮安市,但當地本就有一縣級淮安市,結果遊客被 “大淮安”“小淮安”搞得暈頭轉向。有些地名的更改,簡直可以視為笑話。例如河北完縣,其前身是金代之完州,寓意山河完固,無可厚非,奈何有外商認為“完”寓意“完蛋,”於是在1993年更名為順平。而遼寧的鐵法市,以金兀術曾在該地某山調兵遣將之傳聞為由,竟將市名更改為不倫不類的 “調兵山市”,一直沿用至今。
更有甚者,為了爭搶一個響亮的地名,許多地方曾為此竭盡全力,最著名的就是圍繞誰是正宗的“香格里拉”的爭執。1933年英國作家希爾頓發表了著名小說《消失的地平線》,其中杜撰了一個名為“香格里拉”的無塵而和諧的秘境,此後該小說於1944年拍成影片,在全球擁有極大影響,從而在全球出現尋找“香格里拉”的熱潮。此後,雲南省迪慶州的中甸縣率先宣佈:該縣就是香格里拉所在地,緊接著麗江等地以及四川稻城也爭相宣稱它們才是香格里拉,最後以2002年國務院同意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才使這一爭議告一段落。
一個地方的名稱更改後,在地圖上要相應更改,該地所有招牌也要更改,從政府到各單位企業的公章也必須隨之更改,信封和信箋上的地名也要作同樣改動。這麼算下來僅一個縣更名,其代價至就不低於1億元,而給當地居民帶來的各種困擾還無法量化計算。這種未經慎重討論,隨意拍腦袋想出的餿主意,堅決不能允許再出現了。除了付出無謂的經濟代價和引發居民的強烈不滿以外,割斷歷史文脈更是對歷史的犯罪,令人無法容忍。中央深改委的上述要求,對通過地名賡續歷史文脈,顯然是非常重要的。各地今後在更改地名之際,必須嚴格按照上述精神行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