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討論俄烏戰爭未來走向的小組分論壇(中評社 海涵攝) |
中評社北京7月5日電(實習記者 劉帥穎)7月3日下午,第十屆世界和平論壇就“烏克蘭危機與歐洲安全”舉行小組討論,邀請到法國國際和戰略事務研究所創始所長Pascal Boniface博士、IMEMO俄羅斯科學院院長Alexander A.Dynkin、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兼首席執行官Robin Niblett CMG、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分享看法。
Pascal Boniface表示,俄羅斯沒能快速占領烏克蘭、推翻澤連斯基並占領基輔,普京犯了嚴重的戰略錯誤,他高估了俄羅斯的軍事實力以及低估了烏克蘭的軍事能力以及西方的反應力和凝聚力,俄羅斯的軍事目標遙不可及並且需要付出慘重的制裁代價,這將嚴重損害俄羅斯的國際形象並削弱俄羅斯的國際地位。烏克蘭軍隊試圖將俄羅斯軍隊驅逐出烏克蘭也失敗了,所以俄烏雙方陷入一場僵局中。就歐洲的安全而言,客觀上促進了西方大團結,北約地位更加穩固,要求加入的成員越來越多。這是對俄烏雙方的一個評估、對歐洲未來的一個判斷。
Alexander A.Dynkin表示,冷戰之後並沒有簽署任何的和平協議,90年的《赫爾辛基條約》帶來了一個統一的歐洲,在90年代,俄羅斯希望能夠加入西方,希望在國防和安全上取得平衡,但後來發現這條路走不通,所以出現了一個新的世界秩序,但是並沒有一個全球的認可度,西方出現了歷史終結論,俄羅斯不再是一個大國,中國通過市場化改革會變得更像西方,這就使得二戰之後作為國際安全基礎的一系列條約的基石不復存在。Alexander A.Dynkin認為,歐洲已經出現了新冷戰,因為歐洲冷戰結束以後沒有形成一個安全框架,沒有簽署和平協議,然後就進行了北約東擴,擴大到俄羅斯的周邊,這是此次俄烏衝突的一個原因。當前俄烏衝突不斷升級,他對未來的判斷持悲觀態度,認為戰爭還要延續幾年,戰爭的結束需要談判。
Robin Niblett分享了歐洲對於這場戰爭的觀點和看法。第一,他認為這場戰爭改變了歐洲人的認知,也改變了歐洲人對俄羅斯的看法。俄羅斯軍隊進攻的形象,特別是攻擊基輔的情況,使得大多數的西歐人、甚至是中東歐國家的人想起1939年的“閃電戰”,完全無視人的生命。第二,這場戰爭改變了歐洲的安全框架結構。北約剛剛同步新的戰略概念;北約與歐盟會更加密切的合作;各個國家都在增加自己的國防開支;歐盟直接轉型參與到盟國當中提供資金。第三,俄烏衝突是沒有簡單的解決辦法的,當前俄烏衝突陷入一場僵局之中。第四,美國會比過去更加捲入歐洲的安全框架當中。
馮仲平則表示,歐洲是在世界上國際組織最多的一個洲,在諸多組織當中,有一個對抗性的組織——北約,一個合作性的組織——歐盟,但這兩個組織也沒有解決戰爭的問題,所以他給歐洲人提了三點歷史教訓。第一點,遠親不如近鄰,不要孤立鄰居。像中日關係一樣,朋友可以選擇,鄰居不能選擇。第二點,政治信任。建立和平需要政治信任,政治互信需要很多的互動交流,包括文化、軍事、經濟的互動,人員的交往等等。第三點,選擇對話。拒絕鐵幕、拒絕冷戰,不僅僅是不讓冷戰回到歐洲,也不要讓冷戰回到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