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和改善民生需要兼顧當前和長遠
文章分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增進民生福祉是發展的根本目的。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民生事業不斷發展,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立足當下,又要兼顧長遠。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需要和可能,把保障和改善民生建立在經濟發展和財力可持續的基礎上。
立足當下,精準實施各項政策措施。受疫情影響和衝擊最大的主要是中小微企業及其從業者。對此,黨中央國務院作出明確部署、出台系列政策,比如,實施住房公積金階段性支持政策,對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可按規定申請緩繳住房公積金,到期後進行補繳,在此期間繳存職工正常提取和申請住房公積金貸款,不受緩繳影響;完善農業轉移人口和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支持政策,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擴大創業擔保貸款扶持範圍;完善社會民生兜底保障措施,落實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保障低收入群眾基本生活,對臨時生活困難群眾給予有針對性幫扶;等等。各部門、各地區在不折不扣執行、使政策更好落地見效的同時,還應結合自身實際,積極出台配套政策和實施細則,推出更多保民生惠民生的具體措施。
兼顧長遠,實現高質量發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環。教育是民生之基。要加大教育投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提高教育質量,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人力資源支撐。就業是民生之本。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是改善民生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要全面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問題解決好。收入是民生之源。要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加大稅收、社保、轉移支付等的調節力度,盡可能減少人民群眾因疫情所導致的收入損失。社會保障是民生安全網。要完善覆蓋全民、統籌城鄉、公平統一、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切實發揮好社會保障體系的安全網作用。健康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內容。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緊緊圍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以更高標準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