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國合平:6000億美元? 一場偽善的政治秀
http://www.CRNTT.com   2022-07-19 15:13:02


  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據環球時報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日前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宣布,G7正式啓動“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倡議。此舉被視為G7抗衡中國“一帶一路”和全球發展倡議的重要舉動。

  美拋出的這一倡議,許諾將在2027年前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提供6000億美元資金。其中,它聲稱將通過贈款、聯邦融資和私營部門投資籌集2000億美元;歐盟承諾籌集3000億歐元;日本稱將籌集650億美元。但此倡議的大部分資金不是由官方發展援助提供政府財政支持,而是以動員私營部門投資為主。拜登直白地說,這不是“援助”“慈善”,而是給“所有人帶來回報的投資”。

  該倡議以氣候與能源安全、數字聯通、性別平等、衛生四個優先領域為支柱,以此指導公私部門的基礎設施投資決策。美國認為,這四大領域能够“定義21世紀下半葉”。但因為主要是私營部門投資,頗有些“我請客、你埋單”的味道。

  該倡議并非西方在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出的首份倡議。2018年,西方多國就試圖發動一波大規模基礎設施融資計劃。2018年7月,美國在“印太戰略”框架下啓動一項1.13億美元的技術、能源及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計劃。此後,澳大利亞外交事務與貿易部、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表示,三國將聯手在印太地區開展基礎設施投資。9月,歐盟委員會通過一項“互聯互通戰略”,稱將在交通、能源、數字和人文四個方面加大對歐亞地區的互聯互通發展投資。10月,美國國會通過“更好利用投資引導發展”(BUILD)法案,注資600億美元成立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IDFC)。11月,澳大利亞政府宣布斥資20億澳元建立“澳大利亞太平洋地區基礎設施融資機制”。2019 年11月,美日澳聯合發起“藍點網絡計劃”,鼓吹制定全球基建標准。2021年拜登上台後,對外做出“美國回來了”一系列大動作,其中就包括在G7峰會上提出“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議。歐盟和英國迅速跟進,英國在11月宣布改組成立英國國際投資公司,以綠色基礎設施和數字基礎設施為重點投資領域;歐盟委員會在12月宣布規模3000億歐元的“全球門戶”基礎設施投資計劃。

  上述倡議都是打出時轟轟烈烈,落地時沒見真章。根據經濟合作組織統計數據,G7國家在“社會基礎設施與服務”領域的官方發展援助承諾額確實在2020年實現了20.7%的顯著增長,達到652億美元。但其中主要是由於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G7國家大幅提高了醫療衛生援助。美國每年基礎設施援助維持在160億美元左右,即使在2020年提升到173億美元,也仍未超過10年前的水平。拜登“重建更美好世界”沒見到任何實質進展。逆全球化、疫情與俄烏衝突給國際糧食與能源安全、產業鏈結構帶來巨大衝擊,美歐國內基礎設施改造與產業複興任務艱巨,對外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和國內支持不足。有關倡議恐怕只能放放空炮了。

  新瓶裝舊酒,重新包裝上市。“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本質上是G7國家將各自已有基礎設施計劃的“大整合”和“再包裝”。日本承諾的5年貢獻650億美元,恰好是按其現有基礎設施援助水平計算得出的。歐盟承諾的 3000億歐元也是其正在推行的“全球門戶”目標金額。透過目前美國披露的項目清單可以發現,美國將所有對發展中國家的已有項目,包括私營企業在政府框架下簽署實施的項目全部塞進“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倡議。

  當前形勢下,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大國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內容是大勢所趨,背後反映的則是制度與秩序之爭。美國推出“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的政治意圖大於經濟目的,并非出於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發展需求的關注,而是一場偽善的政治秀。拜登直言不諱,要讓國際社會看到“跟民主國家合作的好處”“我毫不懷疑將贏得競爭”。但就像一個笑話裡講的,一個美國官員降落在中國建設的非洲機場,乘車在中國建設的道路上行駛,并在中國建設的大樓前發表講話,警告非洲國家不要與中國合作。

  仔細打量“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在宣傳上主打的幾大關鍵詞,包括價值觀驅動、高質量、高標准、可持續、清潔、有彈性、包容。可見,此輪西方基礎設施“回歸”的真正目標并非“增加籌碼參與游戲”,而是要“制定新的游戲規則”。G7的如意算盤正是建立一套所謂“民主國家”的基礎設施方案。如通過藍點網絡的認證指標評估基礎設施項目,繼續對發展中國家的體制和政策框架、監管環境和人員能力進行幹預,試圖左右他國的工程、環境、社會、治理和勞工標准制定等。而這些舉措都將作為西方國家向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提供所謂高質量基礎設施的必要條件。另一方面,要在勞工、環境、債務、質量、透明度方面向中國發起攻擊,“借抹黑中國抬高自己”,詆毀并取代共建“一帶一路”,重獲基礎設施主導權。

  中國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源於中華民族天下大同的理念,是“親仁善鄰、協和萬邦”“和衷共濟、守望相助”的文化基因的體現。上世紀中葉開始,中國從貧弱走向富強的過程中,從沒忘記克服困難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修建了坦贊鐵路、喀喇昆侖公路等基建項目。“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共建國家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一日千裡,基本形成“陸海天網”的互聯互通格局,使得各類商品服務要素在共建國家之間流動更加高效。中老鐵路2021年底全綫通車,讓老撾從“陸鎖國”成為“陸聯國”。開通運營半年,運輸貨物總量近500萬噸,發送旅客突破210萬人次。這樣合作共贏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而G7提出的“全球基礎設施和投資夥伴關系”,其真實目的和實際收效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