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評觀察:觀新疆人民幸福生活 破西方偏見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0:34:30


由牧民轉變為農民的柯爾克孜族村民阿西爾·塔依爾(中評社圖片)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記者 張爽)新疆近年來頻頻見諸西方媒體報端,新疆的人權問題更是西方攻擊中國的重點。在輿論場的重重迷霧下,新疆的真實面目變得模糊不清。日前兩岸記者走進新疆,用所見所聞向外界呈現真實的新疆。筆者認為,在各項援疆政策的支持下,新疆的工業化迅速發展。生活在新疆的各民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新疆的山水好風光近年來也走進了人們的視線,成為熱門旅遊地。記者們在新疆的所見所聞皆證明西方指摘的新疆種種問題都是無稽之談。

  去年3月,西方國家指責新疆棉紡織業存在強迫勞動,並以此為由抵制新疆棉花。這次兩岸聯合採訪,筆者走訪了位於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幾家棉紡織廠,通過現場觀看以及與管理人員、工人交談,發現新疆的棉紡織廠機械化程度很高,工人只需從事輕體力勞動。多位少數民族工人都表示,在工廠上班讓他們由牧民、農民變成了工人,提高了收入,改善了生活,是一件好事。筆者認為,從農業文明發展到工業文明,往往需要很長的歷史階段。新疆通過引進沿海省份先進的工業化成果,順利跨越了這個歷史階段,大幅提升了生產效率,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這一成果得益於援疆政策,離不開每一位援疆幹部的辛勤付出,也體現了我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先富帶後富,走向共同富裕的政策優勢。

  此外,新疆棉紡織業迅速發展,也進一步補齊了我國紡織業內循環的鏈條,證明了我國內循環的活力。今年6月,美國再次針對新疆棉出台禁令,但伊犁棉紡織廠的負責人表示目前生產和銷售都沒有受到影響。筆者認為,新疆棉物美價廉,有比較優勢,廣闊的國內市場就可以消化產量,無需依賴出口。強勁有力的內循環為新疆棉紡織業的發展、棉紡織工人的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區,筆者注意到,在脫貧奔小康的道路上,各個民族互幫互助,共同進步,不讓一個人落下。有異地搬遷的少數民族牧民不會說普通話,在學習種植蔬菜技術時,有會說普通話的幹部幫他做翻譯。也有漢族幹部不遠千里來到新疆,扎根偏遠鄉鎮,帶著全鄉百姓一起脫貧致富。來到新疆就會發現,生活有了奔頭的各族百姓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這笑容真實動人,也是新疆今夕之變最有力的證明。

  新疆地廣人稀,天高雲淡,風景宜人,這山水好風光近期走紅網絡,頻頻成為網絡熱詞。筆者認為,新疆最美的不只是風景,還有人情。少數民族的生活方式與內地有所不同,這一差異是新疆吸引遊客的重要因素。旅遊收入也改善了許多新疆人民的生活,他們由游牧轉為第三產業就業,在家門口就能掙錢,幸福感大大提高。

  筆者在走訪中發現,無論北疆還是南疆,新疆各族百姓都十分重視孩子的教育。這充分說明,新疆人民已經不愁溫飽問題,而是期待下一代通過知識過上更好的生活。新疆的今夕之變讓兩岸記者驚嘆,所見所聞更讓人感到西方指摘的所謂人權等問題更是無稽之談。百聞不如一見,相信隨著更多遊客來到新疆,隨著關於新疆的各類信息越來越多,西方關於新疆的謠言就會不攻自破。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