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1997年,韓國瀕臨“國家破產”
http://www.CRNTT.com   2022-07-20 14:34:05


 
  槍頂著腦門的談判

  隨著危機加劇,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援。本以為IMF會出手援助,卻不想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國家把控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很多苛刻要求,包括入股韓國多家大企業、根據IMF的設計進行改革等,意在掌控韓國經濟命脈。韓國與IMF的這次談判異常艱難,有人甚至形容是“槍頂著腦門的談判”。無奈之下,韓國政府在1997年12月與IMF簽署協議,獲得550億美金貸款,並且被迫進行“經濟改革”,包括重組大企業,鼓勵銀行合併,對外放開金融和市場,強化金融和企業監管等。

  雖然韓國從上到下都在努力,但金融危機帶給韓國的傷害堪稱“刻骨銘心”。30大財閥企業中16家遭到清理,33家大型銀行裡15家宣告倒閉,2000多家金融機構中約1/3破產關門。130萬國民失業,政府債務高達1175億美元。韓國絕對貧困人口從1996年的4.3%上升到1998年的14.9%。

  不僅如此,韓國經濟命脈也逐漸被外國所掌握。韓國與IMF簽署的開放市場協議,允許外資以任何形式和理由併購韓國企業。這意味著,韓國政府失去了對本國企業的管控權。一時間,大量外來資本如潮水般湧入韓國,控制了韓國大量核心企業的經濟命脈。據悉,韓國八大銀行的外資股份,均占到了2/3以上。韓國最引以為豪的三星集團,大部分股份也都掌握在華爾街巨頭手中。

  亞洲金融危機讓眾多韓國財閥、普通民眾付出了慘痛代價。不過,韓國在亞洲金融危機後成功實現產業升級,半導體成為韓國最大的出口商品種類,韓國如今也成為世界第十大經濟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