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雙輪聯動激活旅遊業
http://www.CRNTT.com   2022-07-21 08:08:21


  中評社北京7月21日電/隨著國內疫情形勢好轉和行程卡“摘星”,近期全國多地相繼宣布恢復跨省游,文旅消費券密集發放,不少景區推出優惠門票等舉措。結合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和旅遊市場發展情況,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將旅遊專列業務納入跨省旅遊“熔斷”機制統一管理的通知》。一系列紓困措施釋放政策紅利,為旅遊業恢復注入強心劑。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新經濟研究院院長朱克力文章表示,旅遊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擴大內需和撬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杠杆之一。近年來,受疫情持續影響,旅遊市場活力下降,整體行情低迷,市場主體普遍處境艱難,尤其是高度依賴現場體驗消費的傳統旅遊業態。因其接觸性、聚集性、流動性較強,旅遊業與餐飲、零售、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成為疫情下的5個特困行業,在停擺與重啟之間走走停停,由此也產生特困人群,對就業和民生造成一定影響。

  正因如此,中國直面疫情帶來的困難與挑戰,從中央到地方相繼出台穩經濟一攬子政策。針對旅遊業面臨的困境和經受的考驗,動態調整旅遊行業疫情防控措施,穩定市場預期,提升企業信心。從實施科學精準防疫、旅遊跨省市“熔斷”機制、旅遊業負面清單制度等多方面入手,通過多策並舉和精準施策,力求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中國旅遊業紓困突圍與價值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文章分析,對旅遊業來說,短期內能否突圍主要看疫情,長期內能否提升則主要看轉型。從根本上看,突圍與提升的有利條件及潛在力量,源自需求和趨勢的變與不變。疫情可以阻斷物理空間的暢通,卻難以撼動人們情感和精神上的深層次需求。在文旅受眾群體中,年輕人越來越多,其消費理念和體驗重點發生改變,呈現出旅遊消費短途化和本地化、旅遊體驗數字化及場景變革等新趨勢。

  文章指出,誠然,作為串起“吃住行游購娛”的長鏈條行業,旅遊業的市場潛力遠未釋放出來。但近年來,旅遊業成為經濟從復甦到繁榮的晴雨表,也正醞釀並迎來轉型升級的新拐點。告別門票經濟的傳統紅利時代亟需危中尋機,重塑未來紅利。這離不開企業自救和行業互助,更有賴於市場與政策的雙輪聯動。

  要激發市場內驅力,促進縱深與橫向相結合。當前旅遊市場內在驅動力不強,市場主體的獲得感不足,這與其產業鏈長、承載就業人口多、對經濟拉動作用大等特點不匹配,迫切需要錘煉內功,激發旅遊業內生動能。在疫情和技術的共同催化下,各行各業在消費場景、商業內容、運營模式等方面求新求變,人們的需求向個性化多樣化拓展,旅遊業也應抓住這些新特點,協同推進文化創造、場景營造和數字化改造,構建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格局與新產業生態,進一步做好精細化運營,對衝疫情及其他因素帶來的風險。

  在產業跨界融合的大背景下,旅遊業轉向輕資產模式,也更倚重文化科技和創意元素,線上線下融合創新越發成為主流形態。面向未來,除了旅遊業自身縱深拓展,對於不同用戶群體設計產品、做好差異化服務,還要注重橫向發展,充分發揮旅遊的連接器優勢和黏合劑特性,加快布局“旅遊+研學”“旅遊+體育”“旅遊+康養”等新業態,以新經濟思維盤活文旅市場大棋局。

  要增強政策執行力,統籌紓困與引導兩手抓。從各地情況看,目前有不少瞄准行業痛點的惠民措施,為旅遊業紓困提供切實的政策保障。例如對旅遊業進行針對性獎補,加大對組織近郊游、城市游、區內游開發支持力度,幫助旅行社恢復經營等。但在現實中,不同地區及景區的防疫政策還需要優化完善,從而平衡市場主體的成本。在加快紓困措施落地的同時,要從政策上注重為市場主體提供扶持和引導,改善基礎服務設施,千方百計促進文旅品質提升,推動旅遊市場重新煥發生機活力。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