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升級最強勁的動力,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 |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綜合國力的競爭演變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競爭。2021年5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院第二十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要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或區域科技創新中心,使之成為世界科學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技術創新、全球科技創新要素的匯聚地。”這充分揭示了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新發展階段重大的科技使命與突出的戰略地位。
光明日報發表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文章介紹,目前國家批准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4個,其中,處於長江經濟帶和長三角城市群的安徽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在輻射和帶動效應上將發揮明顯作用。目前,該中心正圍繞“建成國際一流水平、面向國內外開放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目標,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服務區域發展上集中發力,可以說找到了較為精準的定位。
文章分析,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中強化使命擔當,意義重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台,是代表國家參與全球科技競合的重要力量,是構建區域創新網絡的重要龍頭,是驅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應著力推動我國從全球科技競爭“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在規劃建設、科技創新、產業成果、制度安排上體現國際水平,取得更多戰略性、引領型創新成果,以高水平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目前看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環境四大國家需求領域,集中布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等創新平台,力求打造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地;著力建設國家實驗室、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設一批產業創新轉化平台、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是以“合肥目標”求索“國家使命”,基礎性設計的重大意義將在長遠時間中展現出來。
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強化使命擔當,眼光長遠。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地域分布與國家區域重大發展戰略相吻合,所在地城市都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群或都市圈的龍頭城市和重要樞紐城市。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既是這些城市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也是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迫切需要。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變,更加凸顯加快提高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緊迫性。長三角區域不僅要提供優質產品,更要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給,支撐全國高質量發展,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應充分用好上海資本市場發達、合肥在城市住房、土地成本上的明顯優勢,通過G60科創走廊和“滬寧合”產業創新帶建設集合三省一市科技力量,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共同為長三角科技和產業創新作出貢獻,從而實現“合肥聚變”。
在服務區域發展中強化使命擔當,定位精準。當今,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升級最強勁的動力,成為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大科學裝置為主體的核心層,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系統創新平台為主體的中間層,以“三重一創”為主體的外圍層的圈層結構,形成包括原始創新、自主創新、協同創新和合作創新的科技創新體系。宜於發揮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優勢,推動更多前沿成果在皖孵化轉化,通過清單跟蹤、專項引導、補投結合、院企協同等方式推動成果產業化。通過源頭創新,使安徽實現從過去的產業集群、產業集聚向知識集群、知識集聚的跨越,發揮知識溢出效應,提高區域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科技生產力、吸引外部資源能力和決策與管理能力,打造全面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的核心引擎,在整個產業鏈上游的基礎材料上實現突破,從而助力安徽實現補鏈、強鏈、固鏈,通過提高區域創新績效帶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此外,作為體現國家意志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還可通過地方政府的組織、資金、土地、人才等全方位要素保障,集聚建設“底氣”,打造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安徽建設的示範工程,推動模式創新轉化為新的“合肥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