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導,美國《紐約時報》網站7月20日刊登題為《安倍晉三未能重新武裝日本,讓我們保持這種狀態》的文章,作者為日本上智大學教授中野晃一。全文摘編如下:
日本才從前首相安倍晉三7月8日遭槍殺一事帶來的震驚中回過神來,人們的注意力就轉向了他之前提出的重新武裝日本的要求——包括修改日本和平憲法——能否持續下去的問題。
安倍設想讓日本在軍事上變得更強大,其核心是他未能實現的修改戰後憲法的夢想。他的支持者發誓要讓這些夢想——主要是受對中國變得更強大的擔憂的驅動——成為現實。
然而,現在到了日本不僅告別安倍、而且要告別其具有民族主義意味的重整軍備計劃的時候了。日本的政治和經濟資源不應集中在修改憲法和增加防務開支上,而應集中在通過外交手段維護和平以及支撐搖搖欲墜的經濟上。
重要的是,在美國專注於對抗中國的時候,一個更謙遜、更奉行和平主義的日本可以通過與北京重新接觸以幫助緩解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來發揮重要作用。
國內批評者認為,安倍不必要地用自己的歷史修正主義冒犯了韓國和中國等鄰國,日本在戰時的野蠻侵略仍然讓韓國和中國感到憤怒。但是,在安倍的職業生涯中,沒有哪些方面像其反對憲法第九條一樣有可能改變日本的國民性和地區角色,該條款放棄把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並將日本軍隊的作用限制在自衛範疇內。安倍令許許多多日本人感到不安,他們認為沒有理由背離自戰後以來使日本無法直接參與戰爭的和平承諾,這一承諾使日本能夠集中精力成為一個經濟強國。
儘管兩度擔任首相,但安倍未能修改這一條款。他最終決定重新解釋憲法,允許日本在某些條件下向親密盟友提供軍事幫助,但此舉被批違憲。
安倍的去世為他的繼任者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可以走出他的陰影,翻過他政策的這一頁。
放棄憲法第九條的保障措施並使日本重新軍事化只會進一步加劇與中國的緊張關係,並有可能引發軍備競賽,從而給日本和該地區帶來潛在的災難性後果。相反,重申對和平的承諾將使國內資源能夠聚焦於經濟,並為通過外交改善與日本鄰國的關係敞開大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