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7日電/據解放軍報報導,前不久,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在介紹今年上半年全軍軍事訓練工作情況時說,擴大科學家走進練兵場的規模頻度,推進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融入體系訓練,加速新質戰鬥力生成提高。隨著科技強訓、科技練兵的深入實施和開展,不少軍事科技專家走進演訓一線,助力部隊戰鬥力提升。
當前,新型武器裝備大量列裝,新型作戰力量持續增加,新型安全領域不斷拓展,軍事訓練手段、內容、範圍有了全新變化,科技強訓的條件愈加完備、基礎愈發厚實,科技練兵的標準不斷提高、效益更加明顯。無論是加強新裝備新力量新領域訓練,還是創新發展“科技+”“網絡+”等訓練方法手段;無論是破解戰鬥力建設中的重難點問題,還是提升官兵科技素養,單靠部隊自身力量已難以勝任。祗有開門納智、借梯上樓,充分發揮軍事科技專家的外腦作用,才能把科技優勢、裝備優勢轉化為人才優勢、制勝優勢。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部隊的演訓場就是科研創新的主戰場。戰場為科研出題,科研給戰場解答。練兵一線急需一批真正懂行的軍事科技專家,把打贏需要作為科研需求、把備戰難題作為科研課題,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和科研創新成果服務軍事鬥爭準備。同時,祗有把科研“准星”瞄准實戰“靶心”,軍事科技專家才能從科技前沿走向戰場前線,真正立起科研為戰的鮮明導向,提高科研創新對戰鬥力增長的貢獻率。
戰場打不贏,一切等於零。無論軍事訓練,還是軍事科研,都應堅持向備戰打仗聚焦、與備戰打仗對表、用備戰打仗檢驗,使戰鬥力標準真正立起來落下去。把軍事科技專家請到演訓一線,不僅有利於提高部隊戰鬥力、提升研與戰的契合度,而且有利於實現科技專家的自身價值。然而,囿於思想觀念等限制,部隊和軍事科研院所合作範圍還不夠廣,機制還不夠健全,如何讓更多軍事科技專家走上演訓一線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習主席強調,要堅持聚焦實戰,抓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運用,使科技創新更好為戰鬥力建設服務。各部隊應積極與軍事科研院所建立有效的合作機制,借助其人才優勢和科技資源,加快實現軍事訓練轉型升級。軍事科研院所應採取代職、調研、辦班、聯合攻關等辦法,第一時間幫助部隊解決訓練難題,做到在演訓一線發現科研課題,在演訓一線磨礪科研人才,在演訓一線檢驗科研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