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中國外貿自3、4月國內供應鏈受創以來已穩步進入復甦軌道,新業態不斷成長發力相互交織,共同助推中國外貿保持高增長態勢。
|
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今年上半年,中國外貿為宏觀經濟復甦作出重要貢獻。
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張建平文章介紹,“組合拳”政策和內在驅動促使外貿進出口規模創歷史新高。從大環境看,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發生變化,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依然廣闊,為外貿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支撐。從政策支持方面看,國家發布了出口退稅、減稅降費、普惠金融、社保政策支持等一系列組合拳政策,穩住外貿市場主體的信心。當前,中國外貿自3、4月國內供應鏈受創以來已穩步進入復甦軌道,外貿結構持續優化,外貿平台逐漸擴展,新業態不斷成長發力相互交織,共同助推中國外貿保持高增長態勢。
文章分析,二季度以來,中國進出口增速呈逐月回升態勢。這絕不是偶然現象,背後有內外部、不同行業的綜合促進動力支撐,體現出中國外貿的強大韌性。
今年上半年,一般貿易競爭力與加工貿易附加值雙雙上升。通過自主創新,中國一般貿易龍頭領軍企業在全球影響力越來越大,競爭力不斷提升,加工貿易企業充分利用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港發展高附加值業務,憑借技術條件實現了貿易額增長。
跨境電商、海外倉、市場採購貿易、高附加值保稅物流等外貿新業態發展迅速,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以高物流效率規避貿易不便利的條件,成為貿易額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與此同時,相關部門紛紛表示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加快海外倉建設、優化退換貨通關流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出台更多舉措。
文章指出,下半年,中國外貿發展仍面臨很大挑戰。當前,全球復雜嚴峻的政治經濟環境、需求放緩、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等外部因素給全球市場帶來衝擊,對中國經濟和外貿提出了新挑戰。但考慮到上半年中國外貿的逆勢增長為全年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外貿市場多元化發展,利用自貿協定充分拓展外貿空間,全年整體趨勢仍然值得期待。
接下來,各行業企業仍要密切跟蹤市場變化,分享信息、加強服務、對接服務,鼓勵外貿企業用好自貿試驗區、自貿試驗港、自由貿易協定等豐富的平台降低貿易成本、提高競爭力。
從微觀層面看,應通過大力促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來支持穩外貿,帶動對外貿易額增長。對於目前國際市場需求比較強勁的行業,例如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產品、太陽能和風能產品及裝備、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行業等,應加大對重點外貿企業的支持與服務。此外,還應通過信息服務、知識產權等新增長點,充分發揮中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競爭力優勢,發展服務貿易,為穩外貿作出更大貢獻。
從宏觀層面看,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將為中國外貿發展帶來新機遇。既可培育參與國際競爭合作新優勢,增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中的影響力,又可有效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形成全球要素資源引力場,有效利用全球要素和市場資源,將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更好聯通,助力穩外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