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歐洲缺氣的壓力可能會隨著冬季需求的增加達到頂峰。如果降需計劃執行不當,歐洲國家面臨的不僅是工業企業和民眾的倒逼,還需應對可能引發的經濟衰退。此外,之後是否採取強制措施的決定權掌握在各國政府手中,即使歐盟在今年冬天實行天然氣強制配給制,也要考慮各國是否同意,否則未來其內部將不可避免產生更多爭議。長期以來,俄羅斯作為歐洲天然氣的長期供應商,與歐洲國家共同投建了大量輸氣管道,形成路徑依賴。例如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鋪設過境管道後,歐洲南部和中部國家可以即時獲得俄天然氣供應。所以從歐洲的角度來看,短期內除了尋求其他賣家,只能更多考慮本國的其他能源替代手段,例如德國允許在2024年4月之前重新啟用燃煤電廠。
美國的“頁岩氣革命”的確改變了世界天然氣供應格局。當前俄烏衝突導致歐洲天然氣需求大幅上升,美國天然氣出口處於高位,但其國內仍存在對於擴大美國能源出口的政治風險,縱貫美加的“基石”輸油管道擴建項目失敗就是一個例子。如果要徹底替代俄羅斯,美國首先要解決國內的政治分歧;其次要繼續增加輸往歐洲的管道基礎建設,這在短期內難以實現;最後,還要考慮到產能供應能力,目前美國的預期產能很難滿足歐洲需求。
由於俄烏衝突的不確定性,全球能源市場的未來走向充滿不確定性。然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全球天然氣需求將持續旺盛。一方面,隨著能源低碳化轉型,天然氣作為相對低碳的化石能源,在國際能源貿易市場的主體地位還將有所提升。另一方面,天然氣發電投資成本低、靈活性強,能夠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在電力系統低碳轉型中發揮良好的過渡作用。此外,隨著勘探技術日益進步,油氣上游市場從“資本主導”逐漸轉向“技術主導”,可能會帶來更多產能。例如,美國“頁岩氣革命”擴大了非常規天然氣的開採與利用規模,不僅大幅壓低了本國天然氣使用成本,而且改變了天然氣全球供應格局。
規避地緣政治風險可能成為未來國際能源市場的熱點問題。任何國家的能源系統都必須能支持三個主要目標:一是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促進經濟增長;二是提供普遍的能源服務並確保能源安全;三是關注新能源發展的同時,慎重考慮能源供應不穩定帶來的能源安全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