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日前,銀保監會向其監管的各銀行、保險公司以及建信養老金管理有限公司等下發《關於規範和促進商業養老金融業務發展的通知》,對商業養老金融的業務規則作出原則性規定,提出建立多元發展格局,倡導銀行保險機構穩步推進商業養老金融發展。作為第三支柱養老保險的重要組成部分,商業養老金融的規範有效發展,意義重大。
經濟日報刊發張漢斌文章表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每位公民的期盼。如何在滿足養老需求的基礎上做強養老產業,是值得分析解決的問題。從供給側而言,除公共性養老服務外,吸引民間資本投資養老產業,推進養老產業優化升級是關鍵所在。而從需求端來說,大量准老年人的保健、養生、娛樂、休閑等需求將對現有養老供給和產業結構產生一定衝擊。為此,如何將養老預期需求轉化為有購買力支持的有效需求,是我國養老問題的要義。須未雨綢繆,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發商業養老金融產品,讓養老資金良性運轉起來,實現保值增值,切實保障老年人的養老需求。
進一步而言,在養老資金的結構組成中,由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基本養老保險只是基本組成,企業年金作為有益補充,但依舊不夠。而養老儲蓄、養老理財、商業養老保險、商業養老基金等形式,會加快養老資金的流動性。銀行機構、理財公司、壽險公司等機構要不斷創新開發金融產品,匯聚財富並實現增值。
為此,金融機構要充分瞭解客戶,包括年齡分布、需求結構、健康狀況、財務規劃、資金管理、風險偏好等,有針對性地設計出既符合客戶需求又與客戶適當性相適配的養老金融產品。產品供應方和銷售機構還應做好信息披露和風險提示,避免復雜的嵌套設計和艱澀難懂的金融術語影響人們的認知,使其詳盡瞭解養老金融產品的收益和風險特徵。
養老金融產品是資金融通的資產載體,零散資金歸集後的投向,會成為保障產品生命力的關鍵。結合我國產業實際,養老資金的用途是多方面的。比如,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如,醫療保健、醫養、區域開發、先進服務業等政策鼓勵行業;再如,芯片、光刻機、飛行發動機等專精特新行業。養老資金在投資標的過程中,應以發揮市場導向為基準,也可與政府引導基金合作。
養老資金還是資本市場長線資金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我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企業年金以及公募基金等境內專業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市值占比約為20%,與成熟市場相關資金占市值主流的模式相比,還有較大發展空間。同時,養老資金投資公募基金的監管規則也在制定中,未來養老資金投資公募基金應會成為實現專業投資的重要渠道。而隨著開放性、包容性監管制度作用的日益顯現,更多養老資金將進入權益市場,成為優化長線資金、機構投資、專業投資的重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