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5日電/據香港文匯報報道,香港特區政府公務員學院院長郭蔭庶今日(5日)上任一個月。他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自己上任後和團隊一起檢視學院狀態,籌劃未來最理想的架構等。他的初步設想是在學院下設置專門培訓高級公務員和有潛質晉升高級公務員的公共領導院系,以及兼顧其他範疇的訓練系統,同時設置資訊科技系統記錄訓練進度和成果,並與學術研究機構合作互動,將最好、最新的概念,運用到香港公務員培訓等。他坦言,現在的公務員培訓資源不足夠,人手配置未達理想,因此他未來一年的第一優先工作就是為學院爭取資源。
公務員學院於去年12月正式成立,目前以北角政府合署3至5樓設施作學院臨時院址。郭蔭庶在訪問中表示,在學院的資源架構上,目前只增加了公務員學院院長和高級私人秘書,其他仍沿用以往公務員培訓處的人手配置和系統繼續運作。目前,學院已開始朝加大人手、改變運作模式、訓練內容和訓練手法的方向努力,同時在相關配置沒有完全到位的情況下,學院依然會照顧現時必須要做的,特別會在國家安全、「一國兩制」這些課題上提供特定訓練(見另稿)。
設IT系統 讓雙方了解訓練狀態
郭蔭庶表示,自己上任後和團隊一起檢視學院狀態,籌劃未來最理想的架構、人手配置、程序、編配教學內容等,又透露了自己的理想中的遠景:公務員學院一定要有一個針對培訓高級公務員領導才能、發揮政府高層作用的院系,類似school of public leadership(公共領導學院),還要有一個兼顧其他範疇的訓練系統,負責每個公務員由入職起至更高職級的培訓,包括專業培訓,反映現實要求的訓練,知識、技巧、心態調節上的培訓等。
他認為,應設置一個資訊科技系統管理公務員在訓練過程中的進度和成果,讓所有公務員自己和學院了解訓練狀態,同時令公務員更加有能力採納新技術、創新,在工作中推進應用科技的文化。
未來盼貢獻學術 掛鈎大學課程
郭蔭庶又希望在課程設計、改進更新上有研究能力的加持,建議與內地和海外相關的學術機構聯手,在香港公務員培訓中,應用最好、最新的概念,長遠亦期望學院能利用自身優勢貢獻學術,令管治系統和公務員訓練等實務直接掛鈎大學公共政策課程。
他希望團隊從學院長遠需要的角度,大膽假設最理想的配置,了解所需的人手和資源支持,然後再回歸現實看當前最大的困難,確定工作優先次序。
郭蔭庶表示,自己未來一年的第一優先工作就是為學院爭取資源,但對學院具體所需的人手和計劃資源到位時間表目前尚未明確。不過,曾任職警察學院基礎訓練中心主管的郭蔭庶說,警隊的訓練至少在資源配置上比較全面,比現行公務員培訓系統要優勝。同時,警隊會持續投入訓練資源,他認為,這在培訓公務員上亦是可取的。
據了解,目前有約700人服務於警察學院,他說,公務員學院目前的編制只有130多人,和警察學院「冇得比較」。自己覺得同事過去用這麼少人手,滿足公務員訓練需要,「我覺得他們是超人。」自己未來會努力游說,為學院爭取足夠的資源,為學院發展奠定基礎,讓同事發揮自己的作用。
郭蔭庶表示,就算資源不能一步到位,亦不希望因為當前的現實環境窒礙學院日後發展。有關未來的籌劃,他會再採納各方意見後再作定案。「希望市民、立法會議員對學院的發展多些耐性,等我們交出成績表。」
公僕愛國情懷與政治中立沒衝突
公務員學院肩負培訓18萬公務員的重任,首任院長郭蔭庶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介紹了學院培訓的「優先事項表」。他說,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要優先培養公務員的服務心態、入職訓練,以及國情教育、國家觀念、國家安全觀念,讓公務員切實成為一個愛國者。他並就部分項目的培養分享了理念和方法:
國情教育:內部教員教學
郭蔭庶表示,國情教育是最近的熱門,也是公務員必須培訓的。公務員要了解國家發生的事,以及一系列的知識,包括香港在「一國兩制」框架之下扮演的角色,國家憲法在「一國兩制」中的地位,國家安全的觀念等,但這些知識的了解是不能止於條文,「我們說『愛國者治港』,那愛國是什麼?其實是一種情懷,而不是一個知識產物。」在國情教育中,需要透過一些真實例子、歷史事件、人物故事來感染受培訓的人。
對國情教育的考核,郭蔭庶認為,問題和答案不是最關鍵的,「而是參與公務員團隊的人,有責任令上司、部門首長,總之是負責評核你的人,對你有信心。如果在多方面觀察中,發覺這個人完全不能令我們有信心可以繼續當公務員,那這個人就應該走,無論他經過什麼考核和觀察。早前在簽署宣誓聲明時,都會有些例子,他們離開公務員團隊,理所當然。」
加強國情教育,有助增強公務員的愛國情懷。被問及愛國與所謂「公務員政治中立」有沒有衝突時,郭蔭庶強調,學院的訓練目標之一,就是「愛國者」,這與公務員的政治中立沒有衝突。
他解釋,從一個政府公務員的角度上來說,「政治中立」代表公務員在執行職務時,不受涉事者的政治理念影響應該執行的工作,或者受到執行工作影響的人左右他的決定,主導公務員的只有政策、法理的要求、事件的要求,這是公務員的政治中立,「作為國民不愛國為什麼要參與國家(管理)的工作?」
為達至更佳的培訓效果,郭蔭庶說:「國情教育也需要由學院的教學人員來負責,才能達到我們所要求的水準和統一。」其他的知識和技巧方面的培訓,則需要很多外來資源。郭蔭庶希望廣納四方,所有有能力來推進公務員服務質素的人,包括學者、資深公務員、官員、國外學者以及內地的人員等都會列入考慮範圍。前任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表示,期望四五年後,以退休公務員身份,到學院與後輩交流管治體會和服務社會的心路歷程,郭蔭庶表示十分歡迎,指林鄭月娥肯定是學院邀請的人選。
使命感培養:自發地產生
香港社會普遍認為,警隊人員具備較強的使命感。出身警隊的郭蔭庶分享道,使命感的培養不是一個資訊、一個指令就能夠達到效果的,更不會用「命令式」的培訓。他更主動澄清坊間對警隊工作模式的誤解,笑言不明白為什麼劇本常寫警隊上司會說「That's an order(這是命令)。」他做了30多年警察,從沒有這樣說過。
郭蔭庶表示,學院是要提供場景讓學員思考,幫助他們找到使命感,在親身體驗中自發地產生使命感,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工作。公務員並非單純「打份工」、所謂「鐵飯碗」的工作性質;公務員「服務市民」與一個機構服務顧客的「等價交易」完全不同。
有人擔心公務員加薪幅度不高,會影響公務員士氣。郭蔭庶認為,在35年公務員生涯中,他見證過公務員士氣的高低,這些轉變是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有時亦或因為經濟太好而影響士氣,就像香港「魚翅撈飯」的年代,故不能單從商業角度來看。
他說,不能單從商業角度來看公務員的工作,如果每天考慮收多少人工、人工是否足夠的話,會很痛苦。進入公務員團隊的人,最起碼要有比其他工作的人,更多的「服務社會」的心態,公務員要願意為社會提供保障,願意犧牲,「這才有意義。」
「所有公務員團隊,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其實是穩定性,好天落雨都在那里。社會的運作是很需要有一班人無論發生什麼,太平盛世也好、天災人禍也好,這班人都願意持續做每天都需要做的事。」郭蔭庶說。
服務心態培養:如何幫人
郭蔭庶認為,新入職的公務員是一定要接受培訓,明白服務文化;已入職的人員也需投入培訓資源,統一服務心態,改變已有的公務員文化。而警隊訓練中會把服務精神貫穿所有行動,他認為這一點公務員培訓中亦可借鑒。
他說,公務員訓練就是建構文化,心態教育是其中的一個切入點,加之人力資源方面的影響,包括工作能力評核、晉升、獎懲等,他表示會在工作中支援這些程序,提出建議給公務員事務局參考,與其他相關同事配合,共同解決坊間對公務員「不做不錯」的心態。
「按本辦事很容易,但從尋求你幫助的人的角度看,是不是可以幫到他?大家都有責任看政策目的有沒有被滿足,有責任告訴自己,我還有什麼能做,超出程序的我可以做到的,達到政策的目的。」郭蔭庶強調,這根本就是政策本身要求公務員要做的事,不是滿足程序就完成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