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9日電/據大公報報道,綜合《紐約時報》、路透社、美國廣播公司報道:美國國會參議院7日以僅僅一票的微弱優勢,通過民主黨提出的《降低通貨膨脹法案》,主要內容包括在氣候變化、醫療保險等領域的4330億美元開支;以及通過徵收企業稅等方式獲得7390億美元收入。民主黨形容該法案是一次“重大勝利”。但專家指出,如今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出現衰退跡象,加稅無法緩解通脹,甚至可能加劇危機。最新民調顯示,僅有不到三成的美國民眾支持總統拜登的抗通脹政策。
美國中期選舉在即,國內通脹率卻飆升至9.1%,民主黨急於出台經濟法案討好選民,共和黨則極力反對。7日,《降低通脹法案》以51票贊成、50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驚險過關,靠的是民主黨籍副總統哈裡斯在參議院的關鍵一票。民主黨佔微弱優勢的眾議院將於12日對該法案進行投票,外界普遍認為其通過的機會較大。
拜登上任後不久提出3.5萬億美元的《重建美好未來法案》,但因為黨爭及民主黨內部分歧而難產,《降低通脹法案》被視為前者的“縮水版”。為爭取全部黨友支持,民主黨在氣候條款上向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曼欽妥協、在稅收條款上向亞利桑那州參議員西內馬妥協。
拜登政策支持率不足三成
據美媒介紹,新法案旨在削減財政赤字、對抗通脹,將在未來10年支出4330億美元(約3.4萬億港元),包括近3700億美元的“史上最大規模清潔能源投資計劃”,以及640億美元的醫療補貼;與此同時,法案將帶來7390億美元(約5.8萬億港元)收入,主要來自年利潤超過10億美元企業繳納的15%企業稅,以及堵塞稅網漏洞等。
民主黨稱,法案可削減超過3000億美元的財政赤字。拜登聲稱,法案證明他履行了競選承諾。但共和黨資深參議員格雷厄姆就批評,該法案不僅不能減少美國的通脹,還會進一步令經濟衰退,因為該法案給企業加的稅太重了,會打擊企業的積極性,增加他們在能源等一系列開銷上的成本,最終買單的還是普通消費者。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分析指,法案恐將適得其反,令通脹加劇。杜克大學經濟學教授科爾曼直言,美聯儲自2020年起濫發貨幣,才是引發通脹危機的罪魁禍首,法案並未觸及問題核心。
恐無法提振民主黨選情
另外,分析指出法案中的醫保條款短期內亦難見效。法案首次允許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與藥廠就處方藥價格進行談判,但目前僅納入10款藥物,且要等到2026年才開始談判;法案將原本於年底到期的《平價醫療法案》補貼延期3年,但共和黨批評說,年收入超過30萬美元的富裕家庭也能拿到補貼,顯然很不公平。
美媒分析指,《降低通脹法案》恐無法提振民主黨選情。美國廣播公司和益普索5日至6日合作進行的民調顯示,僅有29%的受訪者認同拜登的抗通脹政策,這一數據自6月以來幾乎沒有改變;69%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變得更糟,創下2008年以來新高。
電動車補貼或淪一紙空文
有分析指,民主黨力挺的清潔能源投資計劃暗藏貓膩。《紐時》披露,為了爭取曼欽支持,民主黨同意讓使用碳捕捉技術的化石能源企業申請新法案提供的稅收抵免。此外,民主黨將由植物油等可再生原料製成的可持續航空燃料納入稅收抵免範圍,卻沒有納入生物柴油,引起燃料零售商強烈不滿。
法案為購買新電動車的消費者提供最多7500美元稅收抵免,購買二手電動車亦可獲最多4000美元稅收抵免。但美媒發現,使用來自中國等“受關切的外國實體”的原材料或零部件的新電動車無法享有這項優惠措施。報道指,全球電動車供應鏈離不開中國,尤其是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美國政府此舉恐導致全美電動車製造商無一符合優惠條件,挫傷企業和消費者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