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近來,部分商品隱秘違規交易在某些電商平台、直播間漸漸浮出水面——據中國新聞網、《第一財經》等多家媒體報導,一些電商平台的商家以“電子棒霧化彈”等名義引流、誘導消費者跳過平台,通過其他社交平台違規線上交易電子煙且不問消費者年齡,也有網絡主播以“鋼絲球”等暗語在直播間裡推銷不允許線上銷售的煙草產品;一些主播以人工養殖為包裝,售賣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的電商平台賣家以圖片打碼等方式違規售賣珍稀蝴蝶標本;一些二手交易平台銷售的“拆車件”,實則是黑作坊私下拆的機動車零件;有的二手交易平台賣家使用拼音、諧音字等對商品進行包裝,出售禁止交易的嬰幼兒奶粉,等等。
這些隱秘角落裡的交易違法違規甚至涉嫌犯罪,它們往往繞過平台監控,隱蔽性強、操作簡單,給監管帶來了不小困難。
禁令之下,隱秘違規交易首先是買賣雙方的“合謀”,雙方都不是無辜者。類似用暗語、打碼圖片等銷售方式,一般祗有圈內人才會懂。普通消費者除非是誤打誤撞,否則很難找到這些店鋪,即便找到了,也不會跳到其他平台進行違規交易。從這個角度來看,網上隱秘違規交易的買賣雙方其實是心照不宣地進行著躲避監管的交易。
寄附於電商平台的交通物流服務提供者同樣不是無辜的。隱秘違規交易中的物品有的有寄遞數量限制,有的是禁止售賣的甚至是違禁品。物流方若是認真擔負起相關查驗責任,違規交易也很難完成。
隱秘違規交易的供貨方也很難摘除自己的責任,其背後甚至會牽出一條灰色產業鏈。比如,以人工養殖名義售賣野味的背後,有一條包括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等在內的買賣野生動物產業鏈。而二手平台上的“拆車件”,很可能是黑作坊從保險公司、租車公司或個人手裡的機動車上拆下來的,其中暗藏不少灰色交易。
此外,在整個隱秘違規交易中,平台看似很難監管,但若已經察覺而不做處理或是審查不到位,則至少有失察之責。比如,在某消費者投訴平台上,有商家被投訴誘導消費者跳過平台到其他社交平台交易,對這種明顯有違規嫌疑的交易,消費者投訴後,平台卻不予處理。
要打擊互聯網上這些隱秘的違規交易,需要以鏈條式、穿透式的監管揪出所有參與者、“共謀者”。一方面,需要線上線下共同治理,除明確平台責任外,交通運輸、市場監管、公安等多個部門應該通力合作,斬斷相關利益鏈條。另一方面,平台在暢通投訴渠道的同時,也要改進監管手段,更精準地識別違規交易。
互聯網上的一些隱秘違規交易,在線下就存在,而互聯網給這些交易提供了更為便捷、隱蔽的場所,無形中擴大了交易人群、增加了交易量。這些違規交易看似發生在小範圍的角落裡,但其背後往往有著復雜的利益鏈條和諸如向未成年人售煙、販賣珍稀野生動物等社會問題,危害不可小視。
聚焦互聯網隱秘違規交易的黑暗角落,揪出交易的“共謀者”,正視和重視其背後的社會問題,給監管者提了醒,既要打擊違規交易,更要堵住漏洞、填補制度真空地帶;同時也給每個消費者敲響警鐘,不要成為違規交易的參與者甚至“幫凶”。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杜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