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上海占據三席
http://www.CRNTT.com   2022-08-13 11:35:26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據文匯網報道,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是哲學的終極問題,也是考古人和文博人孜孜以求的宏大命題。一代又一代學人接續努力,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如何用祖先留下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和璀璨奪目,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眼下正在上海舉辦的三個文博大展:“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與天無極——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江南生活美學展”,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王朝夏代入手,用實實在在的文物和考古發掘成果串聯起微縮版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引發廣泛關注,登上最新一期“博物館十大熱搜展覽推介”。業界專家認為,這三個展覽的可貴之處在於:將中華文明探源轉化為生動形象的展陳,以物論史、以史增信,在解答“何以中國”中引導觀衆特別是青少年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承載先民智慧的國寶重器,藏著“何以中國”的密碼
  
  作為上海博物館“何以中國”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自開展以來吸引了各方目光,就連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也專程趕來上海,連續兩天流連於展廳。此次展覽精心遴選文物217件/組,文物總量314件,其中定級的一級品達67件/組,匯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博物館和考古機構收藏的諸多重要藏品,涉及89個考古遺址。從規模、數量和展品等級上,都堪稱上博今年最重磅的精品大展。

  展廳之內,國寶重器薈萃雲集:二裡頭遺址出土的夏代晚期網格紋鼎是迄今我國考古發現最早的青銅鼎,也是王權禮制萌生的象征。其造型和紋飾風格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脈相承。安陽小屯婦好墓出土的商代晚期婦好鴞尊,器身口下內壁有銘文“婦好”兩字,整個器物為站立的鴞鳥形態,栩栩如生,融寫實與誇張為一體,紛繁複雜的器表紋飾使其顯得凝重、威嚴,同時又展現出作器者豐富的象形力和高超的構圖能力,是這一時代青銅藝術審美觀念的集中體現。洛陽西郊小屯村出土的戰國晚期鑲嵌金銀團花紋帶流鼎整體布局勻稱和諧,紋樣圖案對稱、工整,四瓣花紋非常罕見,鋪首鈕也很少見,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nextpage>

  這些承載先民智慧的國寶重器,不僅給人視覺上的享受,更藏著“何以中國”的密碼。考古學泰鬥嚴文明曾提出,夏商周三代文明依托中原腹地優勢,身處周邊諸多邦國圍攏之中,如同花瓣的中心,能博采周圍文化成就而加以融合發展,從而形成自己充滿凝聚力的核心文化。這種核心文化又反向輻射到周邊區域,相互作用,形成合力,推動周圍地區一起發展的同時,又增強了文化向心力和認同感,形成文化上的“重瓣花朵式”結構。這一文化結構具有超穩定性,既充滿了多樣性,又保持了自身活力,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綿延不斷、百折不撓、發展壯大的活力源泉。它甚至傳播到日本、朝鮮、越南等周邊國家,構成東亞文明的基石。

  如果說夏商周三代文明是華夏文明的第一個高峰,秦、漢、唐則是中華文明最華彩的樂章。奉賢博物館正在舉辦的“與天無極——陝西周秦漢唐文物精華展”,從政治、經濟、文化、對外交流等多個方面,向人們展示周、秦、漢、唐四個大一統王朝譜寫的絢麗華章及其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同時傳達中華文明為世界文明發展作出的重要貢獻。本次展覽展出的156件(組)文物,匯聚陝西近年出土的周秦漢唐文物中的精品之選,類型包含青銅器、金銀器、玉石器、陶瓷器等,更有國寶兵馬俑、漢代陽陵陶俑、法門寺秘色瓷、何家村出土金銀器等珍貴文物亮相,凝聚著古代中國的盛世記憶,彰顯出華夏民族奮發有為、包容大度的文化自信。

  從琴棋花香到酒茶文房,聰慧的中國人總能將日子過成詩情畫意

  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華民族以自強不息的決心和意志,篳路藍縷,跋山涉水,走過了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體的發展歷程。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攜手浙江省博物館、安徽博物院、中國茶葉博物館推出的“江南生活美學”展,以江南的器物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為切口,從聽覺、嗅覺、意念、視覺、味覺五個維度呈現了中國人的美學觀、生活觀。以用香為例,歷史可以追溯到春秋之前,至漢代普及。南朝人謝惠連《雪賦》曰“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其時雪夜熏香小酌,已為平生樂事。從本次展覽可以看出,先民們對用香的各類器具頗為講究,有香熏、香瓶、香爐,還有放香丸的金香盒、剔紅團花小圓盒,吳桂的《王守仁年譜之焚香悟道圖》册頁描繪的場景更是將熏香與哲學思考聯系在一起。<nextpage>

  本次展出的101組(共計117件)文物,絕大部分為珍貴文物,其中近三分之一是首次展出,包括東晉越窑青瓷點彩香熏、五代白釉花口盞托、北宋景德鎮窑青白釉注子溫碗、明代白玉螭耳觥形杯、嘉定封氏手刻荷花螃蟹筆洗等——從琴棋花香,到酒茶文房,聰慧的中國人總能將日子過成詩情畫意。

  業內人士指出,博物館是保護、傳承和弘揚人類文明的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橋梁。助力解答中華文明起源的問題,是博物館的天然使命。在深入推進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過程中,上海需要有與這座城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相匹配的重磅大展。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