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讓科學文化成為社會文化的底色
http://www.CRNTT.com   2022-08-19 10:49:07


  中評社北京8月19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科學文化被公眾普遍認為是科學家群體或者科技界的文化。科學文化的確由科學共同體而生,繼承和延續著特定的規則和秩序,秉承共同的精神和價值觀。但從文化功能的角度來看,科學文化的影響力絕對不局限於科學共同體內部,科學文化早已滲透在社會文化之中,也受到社會文化的滋養或制約。

  與人類繁衍發展的漫長歷史相比,科學的歷史並不久遠。但就在科學有了一席之地的有限歷史維度中,人類社會從關係架構、行為方式到思維模式都被科學深刻影響甚至顛覆性重構。科學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是延續和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

  中國真正接受現代科學不過百年,數次的“西學東漸”讓科學在中國建制化生根發展,支撐科學運行的一整套制度體系逐漸建立並向社會擴散,從“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到“科教興國”,從“科學發展觀”到“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學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發展運行的重要引擎,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深度滲透,交互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依然是我國社會文化的血脈,但現代文明下的中國社會文化已然是現代科學形塑後的文化。

  我們已經不能再孤立地看待科學與社會,也不能割裂地來思考科學文化與社會文化,從廣義上來說,科學文化就是科學在社會語境中形成的文化,科學文化就是社會文化的有機構成。

  讓科學文化成為社會文化的底色,是從根本上實現向先進文化的靠攏。科學文化的理性精神能夠推動社會更加理性和實事求是。當今中國,社會文化尚未能達到匹配科技發展的程度。讓科學文化滋養社會文化,是讓理性思考代替慣性盲從,從而更好地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和人民幸福指數;也是讓理性精神戰勝盲目與浮躁,讓社會文化以實事求是為基底,更好地推動科學技術進一步取得突破性進展。

  科學文化的方法觀能夠幫助社會公眾有序、有效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然科學在建立發展中形成了一套科學研究的方法,而科學文化的引領能夠讓科學方法和實證精神深入人心,推動全社會以冷靜和客觀的態度來認知和對待中國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征程中要面臨的諸多問題,以循證和求索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